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7267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课内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干云霄(插) 诚知其如此(诚心) 善刀而藏之(拭擦) 函谷举(攻占)B期山东为三处(约) 幸其成(希望) 群季俊秀(季节) 殆有神护者(大概)C族庖月更刀 (众) 苟有能反是者(姑且) 客逾庖而宴(越过) 如土委地(卸落)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何伸雅怀(表达) 导大窾(顺着) 夫子哂之(笑)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将成家而致汝 良庖岁更刀,割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函梁君臣之首 而刀刃者无厚 朝歌夜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则得邑 项王军壁垓下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A. / B/ C/ D. /3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盛以锦囊 臣之所好者道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泛彭蠡口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不吾知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 洎牧以谗诛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 B/ C/ D/ 二、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2月、11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D.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作者认为吕氏春秋季冬纪的这一记载是“除夕”节令的来历。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B.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D.文章开头提出议论的话题,结尾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B.春秋战国时期有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份不同,也就是所谓的“三正论”。C.“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把1月定为正月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D.秦始皇为表达“占据天下”之意,更改了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从此“正月”之“正”就有了“正统”的意思。(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12分)【材料一】人工智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像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将这个聪明的“人造机器”应用到制造业,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实现制造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制造”的“智能化”过程,与过去制造业追求“自动化”的过程有本质上的区别。“自动化”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代人、强调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能够自主配合人的工作,自主适应环境变化。“人工智能+制造”追求的不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换人,而是将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拉回到“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让机器和人分别从事自己更擅长的事,机器承担更多重复、枯燥和危险的工作,人类承担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摘编自李晓华、吴朋阳“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人机协同”,经济日报xx9月28日)【材料二】“是喊狼来了,还是真的来了?”说起人工智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说,“智能时代真的要来了”,中国要把这样的技术,聚焦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上,尤其是制造业。杨学山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现在基本具备,从感知技术,到传输技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能力,这样的能力有的已经大致具备,有的正在形成中,2136年这些能力都会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刷脸门禁、智能翻译、语音识别、新闻智能分发都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大型互联网公司更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者。京东集团副总裁翁志介绍,电商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用人工智能预测销售数据、精准营销,智能客服,仓库机器人等。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原副部长,杨学山尤其重视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制造业的智能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xx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制造强国发展路线图,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目前,中国的海尔、华为、阿里云等企业都在探索智能制造,不过距离智能化仍然很远。广大中小企业更不具备智能化的基础。(摘编自人工智能应聚焦制造业,中国新闻网,2017年6月22日)【材料三】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xx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议中国利用先进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制造业升级。史毕福指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本正涌入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渐趋复杂的算法、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激增的数据以及不断提升的数据存储性能,为该领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颠覆性技术主要还是集中于消费领域,要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经济,这些前沿技术在工业领城及企业间的大规模应用则更为关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充满挑战,但潜在的收益无比巨大,能够帮助企业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应对积弊,创造价值。史毕福提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也会带来数据安全及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在这个数据赋能的新时代,必须充分关注数据共享在创造便利和优势的同时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将成为人工智能兼顾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史毕福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真正实现转型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发展环境,这还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摘编自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制造业,经济日报2018年3月26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机协同”是以人为本,让机器自主配合人的工作,人类承担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机器承担更多重复、枯燥、危险的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B.杨学山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巨大,要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把握住智能制造的突破口,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C.人工智能已广泛地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大型互联网公司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领先于其他行业,许多知名企业对智能制造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D.人工智能目前主要用于消费领域,要实现以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经济,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及企业间的大规模应用。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工智能+制造”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换人,这与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B.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计算能力这些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已经大致具备,这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C.“人工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打造制造强国的愿景就必须将人工智能聚焦制造业。D. “人工智能+制造”潜在的收益无比巨大,虽然在数据安全及伦理道德方面存在挑战,但如果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就可以消除安全风险。9“人工智能+制造”的现状和前景怎样?如何迎接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21分)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B.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C.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D.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外艰:凡子遭遇母丧或承重孙遭遇祖母丧。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夺情: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C.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D.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B.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D.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太宗即位后又多次升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4分)(2)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4分)(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共2小题,9分)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注释: 、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广德年间,吐蕃入侵,一度占领长安。14.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把长安政局比喻成棋局,写时局动荡,政权争夺,比喻贴切而形象。B. 颔联、颈联写的都是在夔州“闻道”的国事,具体写了“似弈棋”的内容。C. 颈联写的是虽战事频繁,但“关山金鼓震”,说明军中士气高昂,将士决心要歼灭来犯之敌。D. “鱼龙寂寞秋江冷”句,借景抒情,清冷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及处境。15.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请问他 “思”了哪些内容?(6分)(三)默写(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3)开琼筵以坐花,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4)杜牧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5)庄子在逍遥游中所阐释的真正的逍遥游是: , 以游无穷者。(6)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3小题,9分)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连续种植,可以将盐碱地改造成为可供普通作物耕种的土地。xx,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中华拓荒人计划”,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试验,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示范。海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 ,但在科研工作者 的努力下,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年逾八旬,仍 ,工作在田间地头。通过探索,研究人员建立了海水稻的区试测试和配套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技术体系,同时,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了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xx10月在青岛市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试种的海水稻,实测亩产261.39公斤,接近袁隆平院士亩产300公斤的目标。中国15亿亩盐碱地中,其中约2至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推广种植“海水稻”,( ),在荒废的盐碱地上实现“中国技、中国粮、中国梦”,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同时,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令世界 。xx1月,阿联酋与中国海水稻团队在迪拜开展了项目建设,海水稻种植在国外取得了初步成果。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并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B.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并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C.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D.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试验,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示范。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国内外万亿级产业受到带动B.亿亩荒滩变粮仓,国内外万亿级产业受到带动C.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D.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寸步难行 艰苦卓绝 身先士卒 侧目而视B.进退维谷 殚精竭虑 以身作则 侧目而视C.步履维艰 艰苦卓绝 以身作则 刮目相看D.寸步难行 坚苦卓绝 身先士卒 刮目相看20.下面是“丹枫”与“江南春”的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丹 枫:求职材料收到,您个人条件符合贵公司职位要求,人事部近期会给准确消息。江南春:答复日期您可方便透露?我不能痴汉等丫头,若不录用还请明确告之。丹 枫:估计不会让您久等!三天后得不到消息,您再打电话给我。江南春:那我就不揣冒昧了,三天后若无准信我就电话垂询,还望您多多美言!丹 枫:好,会鼎力相助的,我个人认为您条件不错,希望您前来高就。江南春:君子成人之美,感谢您对素昧平生之人的关爱!21.语句仿写(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材料: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屈 原 邓世昌 白居易 沈 括 杨靖宇 袁隆平遭贬谪 创新见 吟歌赋 驱敌寇 埋头干 战沙场探物究理 抵御外辱 感怀时事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斯大林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雷楚年,在xx年汶川地震中,因勇救7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xx9月,他因诈骗女友、干爹等人74万元,被判12年。脱贫攻坚时代楷模黄大发,20世纪60年代起,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改变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可不变的是他一生为民的执着和信念。十九大报告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大发展的新时代,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xx-xx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二年语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 (A诚:果真; B季:弟弟;C苟:假使)2.D (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3.C (状语后置,判断句,定语后置,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4.B【解析】从文本第三段来看,并不是汉以后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股正、周正。另外,原文对于这因果关系是这样表述的,“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恐怕”一词,表明是作者的推测,而不能变成必然正确的推断。5.B 【解析】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6.D 【解析】从秦始皇开始“正月之正就有了正统的意思”错误,文本第三段中说“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这个“此”也包括前文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7.B张冠李戴,后半句不是杨学山说的。原文“xx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制造强国发展路线图,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8.D。“就可以消除安全风险”,说法过于绝对;此外文中提到的是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即“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行为准则”。9.答案(一问2分,共6分)现状:技术基本具备,大量资本涌入;大企业探索积极,小企业缺乏基础;离智能化还很遥远。前景: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使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存在数据安全和伦理道德的挑战。迎接:企业加大探索力度,扩大应用规模;国家高度重视,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行为准则。10.C(原文标点: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11.A(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遇母丧或承重孙遭遇祖母丧。)12.B(担任刑部郎中的不是滕中正,而是他的儿子滕元锡)13(1)滕中正曾经向朝廷举荐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张白借官钱二百贯买入粟麦来谋取私利,获罪被杀。(得分点:“籴:买进谷米”、“坐:获罪”、“弃市:死刑”各1分,句意1分)(2)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得分点:“目:看着”、“更:再”、“卮:盛酒的器皿”各1分,句意1分)(3)然而今天我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得分点:“卒:最终”、“亡:使动用法”、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滕中正,字普光,是青州北海人。他的曾祖滕瑶,任高邮令。祖父滕煦,任即墨令。父亲滕保裔,任兴平令。滕中正加冠成人,考进士未考中。后周显德年间,滑帅向拱上奏征召(滕中正)任掌书记。向拱转任镇守彭门,正值滕中正的父亲去世,又上表夺情起用,仍暂任旧职,加封朝散大夫。向拱镇守襄阳,任命滕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等到留任驻守西洛,又上奏书任滕中正为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说滕中正有才干,(推荐他)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两川平定,选任他为兴元府知府,判西京留台,接着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在西洛祭祀祈雨,滕中正因侍奉尽力,改任仓部员外郎。太宗即位,滕中正升迁考功员外郎,授任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滕中正)任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令他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一同主持京都朝官的考核。滕中正曾经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张白借官钱二百贯买入粟麦谋取私利,犯罪处死。滕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任知杂御史。不久,擢升为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雍熙元年春,举行大宴,皇上非常高兴,喝完酒拿着空杯给群臣看,宰相说饮酒超过限度,担心有失礼的责罚。皇上回头对滕中正说:“今天君臣相遇,有失礼的人不要弹劾。”因此伶官极力诉说宴会的快乐。皇上说:“我乐在年代太平,百姓安居。”当年冬天的乾明节,群臣向皇上敬酒,举酒三回后,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滕中正说:“陛下圣恩非常深厚,臣子们怎敢不接受诏令。”宫殿上都高呼万岁。雍熙二年,滕中正因年老辞官,出朝任河南府知府。不久,因病罢官,分司西京。淳化初年,判留司御史台,任命他的儿子滕元锡执掌河南司录以便奉养。雍熙二年,(滕中正)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滕中正性格严厉苛刻,接连审讯大的案件,当时议论认为他严峻苛刻。暂代中丞时,整顿法纪,人们赞许他称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滕元锡官至刑部郎中,滕元晏后来改名为滕世宁,官至工部郎中。14.C “说明军中士气高昂,将士决心要歼灭来犯之敌。”错。“金鼓震”指战事频繁;“羽书弛”指文件往来驰送,时局危急。15(答对一点得2分,写对三点得6分)(1)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思外患严重,关河动荡,国运衰退(2)自伤身世。一生凄苦,暮年潦倒,自伤自叹。在夔州思念旧日在长安的生活,为自己宦海浮沉而悲叹。(3)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16、(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飞羽觞而醉月(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6) 一尊还酹江月 17、B原句有三处语病:不合逻辑,“或”改为“和”。搭配不当,“开展”应与“试验”搭配,“作出”应与”示范”搭配。语序不当,应先进行试验,进而作出示范。18、C“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与前面主语保持一致;“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与后面句式保持一致。19、D“步履维艰”,形容行走艰难,强调前进艰难。“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形容处境困难,强调无论进退都艰难。“寸步难行”,形容走路、行动困难,也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强调开始的时候很艰难。“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强调环境。“坚苦卓绝”,(在艰难困苦中)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强调精神。“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身先士卒”,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以身作则”,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20、(只指出错误没有修改正确不给分)(1)“贵公司”改为“本公司”(2)“痴汉等丫头”改为“久等”(3)“垂询”改为“询问”(4)“鼎力相助”改为“效劳”或“大力支持”(5)“高就”改为“任职”21、(每句2分,人物、事迹、精神搭配正确且句式符合要求得满分,否则该句不得分)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邓世昌杨靖宇,抵御外辱,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22.试题分析:试题由材料、任务指令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所选材料都是与“变”和“不变”相关的。材料从“变”的角度选材,暗含“变”是必然的,而发展的大时代也是“变”(改革开放)的结果。从反面选材,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雷楚年的蜕变,警戒我们:社会可以变革、时代可以变化,但理想、信念、做人的原则不可丧失。材料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选材,中“变”的是文天祥的 “朱颜”,“不变”的是他的“丹心”;中“变”的是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不变”的是黄大发一生为民的执着和信念。两个事例,一古一今,蕴含着“赤诚之心、远大抱负、美好信念”等应当坚守,也必须坚守的立意。材料用十九大报告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启迪我们,无论时势如何变化,初心须不忘,使命须牢记。另外,题目中包含“请以其中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这个指令,考生在行文中不可忽略;还要注意“身处大发展的新时代”这样的背景。评分标准:1.如果考生能围绕“变”与“不变”展开,思考“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明确变的是方法、路径,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变的是品质、信念、责任与使命等,并在论证过程中把二者的逻辑关系理顺清楚,属于一类卷。在60-53之间赋分。2. 如果考生能围绕“变”与“不变”展开论述,虽然没有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在字里行间已经明确的表达了这类意思;或在兼顾两个方面的基础上,重点谈一个方面,属于二类卷,在5242之间赋分。3.如果考生没有按任务指令,不能围绕“变”或“不变”的关系展开,只是围绕“不变”展开论述(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没有论述“变”的一面;或是只围绕“变”展开论述,谈“变通”的必要和重要,而没有论述“不变”,在4131之间赋分。4.如果考生没有按任务指令去写,而是写成话题作文,在30分之下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