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7228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第 29 页 共 29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与方法;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具准备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三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1)字音。结(ji)出场(chng)地扎(zh)到水下(2)字形。率:笔顺。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辛:最后一横要短。(3)词义。时令:季节。向晚:将近晚上。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4.探讨的问题。(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四自由讨论课文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交流概括。(1)瓜藤攀檐(2)鲜花轮绽(3)雨后春笋(4)鸡鸭觅食(5)院落晚餐(6)织娘催眠五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1.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2.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谁能说说乡下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回顾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景吧。二研读品味,体会情感1.自己品味,找出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并把相关段落展现的美读出来。2.小组内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来体会景物的美,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景物更充实地描绘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三总结提升,感悟写法1.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工雕琢的美。3.是啊,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乡下人家极为常见的瓜藤、花、竹、鸡、鸭等景物,却体现着自然、美好、和谐、令人欣赏、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之妙。4.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有些词句生动准确,作者观察仔细、体味深刻,把情融于其中。)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五延伸拓展,交流感受1.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2.交流感受。3.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国内外的乡村生活的资料或了解一下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特点。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汉字。架装鸡花领食衣鸟苦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碧绿)的藤叶(凉爽)的浓阴(可爱)的鸭子(高大)的房屋(鲜嫩)的竹笋(清凉)的微风3.用不同的字表述“看”的意思。看:瞧瞅望瞪视4.读下面的一段话,请你将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画下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5.请将下列联系密切的词句用线连起来。22 牧场之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2.认识本课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3、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原、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重点难点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导入题目请同学们读提示,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课文描写的是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抄写喜欢的词句。)那么,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汇报交流1.字音。圈里(jun)模样(m)好似(s)2.词义。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悠然自得:指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的样子。本课指绵羊生活在绿色草原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3.主要内容。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地生活,即使傍晚来挤牛奶的人也是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之美。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老师引导。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自读欣赏、体会。(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3.小组汇报。4.全班交流。(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它们在吃草,悠闲自得。(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五总结全文,升华拓展1.老师小结:真正的荷兰,牧场有无垠的碧草、成群的牛、马、猪、羊和小鸡,它们悠闲自得,快乐舒适,没有人打扰,没有人侵犯,是一幅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2.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独特的异国风情,但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既是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牧场风光的赞叹。)3.请你也以这种形式,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或你自己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准备,展示。)课堂作业1.给多音字组词。模圈2.读读,连连。3.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荷兰的一些风土人情,请你用自己的笔介绍一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出你对荷兰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23 古诗词三首教学要求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前两首古诗。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吧。学习了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之后,相信大家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二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终生未仕。诗学晚唐,精致细腻、清新淡远。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有苇碧轩诗集。2.阅读诗文。(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汇报交流。(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2)理解古诗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了:读lio,结束。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展示了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他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诗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诗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得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树阴下学着种瓜。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图。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教具准备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2.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宋代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请学生背诵)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二回顾词的特点1.谁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背吗?(忆江南。)2.词有什么特点?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三学习渔歌子1.作者简介。张志和(730?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2.自读课文。(1)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词意。(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情感。3.汇报交流。(1)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2)说说词的意思。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派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谈谈你的感受。(1)配乐朗读。(2)谈谈你的感受。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5.练习背诵。四总结拓展1.学习了这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环境清新自然、让人心情舒畅;劳动人民勤劳质朴,自得其乐,值得学习。)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把诗句补充完整。(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月里,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都忙活开了,刚忙完了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没有一刻闲暇。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3.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溪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岸边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这真是一幅绝妙的春景图。4.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说说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过 故 人 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4 麦哨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2.认识本课的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词语。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轻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导入新课1.由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理由。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吹麦哨的样子,那动听的声音,孩子们在麦田边玩耍游戏的情景)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质疑。三小组交流,体会情境1.交流字音。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汇报交流,深入体会1.字音。剥开(bo)黑白相间(jin)吮吮(shn)多音字:和应2.主要内容。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以及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五品读欣赏,体会情趣1.找出你喜欢的部分,反复读读,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喜欢的理由。2.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写湖畔割草的孩子样子非常可爱,脸蛋像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再现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读出这种风光的美好及喜爱之情。)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天然运动场活动的欢快、活跃的情景。(读中体会这种情感。)第6自然段:写农村孩子特有的享受,他们识得一种带甜味的茅草,渴了嚼嚼吮吮,那甜美清凉的滋味太美了。(读中再来体会这甘美的享受。)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那欢快、柔美、悠远的哨声好像一直响在我们的身边,那好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就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孩子们欢快、美好的生活,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孩子们天真、淳朴、可爱,他们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羡慕。)2.课文在展现孩子们的生活时,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1)开头结尾以麦哨相呼应。(2)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3)色彩描写突出。板书设计 割草的孩子+丰收的麦田 麦哨声声课后反思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更深入。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课堂作业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用“”表示。随声附和(h h)黑白相间(jin jin)剥开(b bo)首尾呼应(yng yng)吮吸(shn yn)撩起(lio lio)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红扑扑)的脸蛋(金黄)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齐刷刷)的麦芒(雪白)的萝卜花(甘甜清凉)的滋味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间鼓着腮帮,吹着麦哨,奔跑嬉戏的情景;听到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一声呼,一声应,此起彼落,“呜卟,呜卟,呜”;想到了乡村孩子们生长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快乐无忧,充满情趣,让人羡慕。语文园地六教学要求1.进一步感受乡村景物的美好和乡村欢乐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2.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乡村的诗句。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乡村的风光及生活。通过说与写乡村生活,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台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重点难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2.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3.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具准备1.学生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加以整理,做好交流准备。2.把活动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近一段时间对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质朴、清新美好的画面。同时,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对乡村景色、田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产生了无比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和乡村,用我们的语言来抒发我们美好的感受吧!二交代任务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田园风光、了解的作物生长情况、调查的生活变化情况、感受的田园美景、体验的乡村生活、搜集的资料信息等项训练成果加以整理,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准备交流。三小组交流1.每人进行交流,相互评议,互相感染启发,选出最出色的代表准备班上交流。2.老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了解学生深入乡村、感受生活、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四班上汇报1.各组派代表进行演讲,并准备接受提问。2.其他同学在倾听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可以指出不足,可以谈听后的感受。五总结提高同学们,你们的介绍使我们又一次欣赏了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感受了乡村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激起了我们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向往和热爱之情。让我们继续走进田园,感受乡村生活吧,相信你们一定会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进行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具准备准备实践生活中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了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你们就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端,尽情地抒写吧!二明确要求1.读“口语交际习作”,看看这次习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2.交流汇报。(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三选择材料1.选择印象深和感触大的景物、人物或事,表达出对田园、乡村的热爱之情。2.小组交流材料,互相评议。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汇报评议。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四确定题目1.要能概括全篇内容,简洁而醒目。2.可以是短句、词组。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五理清顺序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分别介绍。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六确定详略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七自拟草稿八互读互评互议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训练。2.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积累描写田园的古诗句,进行田园风光展示。3.提高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读“我的发现”中的内容,请学生体会带点词的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2.交流汇报。作者将用来写人的词语来描写动物、植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读后使人觉得生动活泼。3.再找找文中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二日积月累1.自由读诗句,读通读顺。2.练习说说诗句的意思。(老师指导,学生能略知大意即可。)3.再读读诗句,说说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的都是田园生活。)4.熟读背诵。三展示台课余时间,将小组搜集的田园风光的资料、图片或优秀习作编辑成小报,再由班委办一期有关田园风光的板报,也可以将搜集或亲手制作的一些实物插挂在展板上作为点缀,使展板呈现出乡土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