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7227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宋初百余年间,国内比较安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高度繁荣。冶金、造船、纺织、印刷、制盐、医药等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手工业和商业也非常繁盛,纸币的流通,商行组织的形成,城市、城镇的兴盛,以及海外贸易的增加,都是明显的标志。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首先,宋王朝的财政措施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五)。大量的财富被集中起来供皇室和官僚阶层享用。宋太祖曾鼓励石守信“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这种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做法在整个宋代都没有改变。官员们既有丰厚的俸禄,以满足奢华生活的需求,这种生活方式又可以避免朝廷的疑忌,于是纵情享乐之风盛行一时。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比如寇准生活豪侈,女伶唱歌,一曲赐绫一束。又如晏殊喜招宾客宴饮,以歌乐相佐,然后亲自赋诗“呈艺”。地位高的士大夫大多蓄家伎,像南宋张锚,宴客时出以侑酒的歌者乐者竞多达百人。又如姜夔在范成大家作客,范因激赏其词而赠与歌女一名。地位低的官员也有宫伎提供歌舞娱乐。欧阳修、张先、苏轼等词人为官伎作词的事,词话中屡有记载,不尽是出于虚构。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既然成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滋生于这种土壤的词会异常兴盛。其次,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也有利于词的兴盛。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这种分工在北宋尤为明显。一代儒宗欧阳修的艳词写得缠绵绮丽,与他的诗文如出二手,以致有人认为是伪作。宋代的士大夫本有丰富的声色享受,又有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自然能够领略男女之间的旖旎风情。词便是他们最合适的宣泄内心衷肠的渠道。诗词分工的观念对宋词的发展大有好处。由于词被看做是用于抒写个人情愫的文体,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柬,因而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旖旎风情,词体也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当然,随着词体的发展和创作环境的恶化,宋词并不是一味满足樽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如苏轼的词作,自抒逸怀浩气;辛弃疾的篇章,倾吐英雄豪情,便不再与歌儿舞女有关。但就其整体而言,宋词的兴盛是与宋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节选自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1. 下列对“繁华的都市牛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句的理解,错误的项是( )A. 宋代城市的繁荣,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使宋词成为最引入注目的文学样式。B. 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凋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也是体现宋代城市繁荣的文化标志。C. 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D. 宋代的市民是崇尚奢靡风气的主体人群,宋词以及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最适合于他们追求享乐。2. 下列对宋代诗文相关信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宋代诗文和词有着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这种分工在北宋尤为明显。B. 宋代文人喜欢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C. 宋代的士大夫大都爱好用词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旖旎风情,宣泄内心的衷肠,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D. 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喜欢轻歌曼舞,浅斟低唱。因此,他们个个都是赋诗作词的行家里手。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入宋以后,新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B. 宋词味迎合着士大夫樽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词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创作,词体也取得独立的地位,抒写旖旎风情是主旋律。C. 宋词作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它与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同成为士大夫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D. 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官员们奢华生活的需求,纵情享乐之风盛行,滋生于这种土壤的宋词异常兴盛。【答案】1. D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繁华的都市牛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句的理解,错误的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宋代市民是崇尚奢靡风气的主体人群”这句话错误。宋代城市的市民也崇尚奢靡风气,但他们不是主体人群,主体人群是士大夫阶层,他们的俸禄及补贴收入比较优厚,崇尚并追求奢靡风气。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宋代诗文相关信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D项,“他们个个都是赋诗作词的行家里手”这句话错误。时代的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赋诗作词的行家里手,也有不会或不想赋诗作词的。“都”用的不当。3.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宋词一味迎合着士大夫尊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的“一味”表述错误,“抒写旖旎风情是主旋律”的“主旋律”表述不很准确。上文说的“宋词并不是一味满足尊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如苏轼的词作,自抒逸怀浩气;辛弃疾的篇章,倾吐英雄豪情,便不再与歌儿舞女有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美丽的谎言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子的骗局被揭穿的新闻。“又是骗子!这社会是怎么了!”她愤愤不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十分钟后,母亲两手空空地回来,走进屋拿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要出去。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告诉她:“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一个女孩拦住了,问我借一百块钱。”借钱?一听到陌生人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那你把钱给她了?”“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母亲说,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骗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可母亲继续说:“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这肯定是我的电话!”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孩子,你到家啦?”“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然后,她又叮嘱了女孩几句,让女孩以后要提高警惕,不要再轻信他人。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女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琳被母亲这么一问,懵了。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女孩果真不是骗子。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一些人不是骗子,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母亲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自从女孩打来电话后,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第三天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铃又响了。琳接起电话,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怎么又是一个女孩?怎么又是找母亲的?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对方说:“李婆婆,我是小桃,就是那天您给了一百块钱的那个女孩”母亲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小桃!真是你啊!你到家啦?”“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口,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母亲冲琳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小刘打的。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人打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心。”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她安心地笑了。(选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说虽然骗局不断被揭穿,但总有新的骗局出现,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B. 琳觉得女孩要钱是一个骗局,但不愿意马上戳穿,体现了她照顾母亲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不愿让母亲扫兴,是个孝顺、体贴的女儿。C. 母亲在帮助了女孩之后“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D. 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地回春、社会风清气正、骗子不再的期盼和呼唤。5.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的特点。6. 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答案】4. B 5. 乐于助人,有爱心:母亲看到女孩被骗,想回家却无路费,马上回家拿钱帮助她。善良淳朴: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选择相信而不怀疑,相信好人有好报。 善解人意,体贴女儿:接到“假冒”电话,明白女儿的宽慰她的心思而不戳穿,为了女儿安心也让别人打来电话。 6. 因为琳明白和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为母亲对自己的爱和体贴而笑。因为在母亲身上看到社会上有热心的助人者,为社会有爱心而笑。因为最终证明母亲没有被骗,不再对社会风气丧失信心,为社会有诚信而笑。【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错误,选项对俗语的解释正确,但俗语中体现的应是小说中人物的情绪,而非作者的。C项,“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误,这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母亲念叨女孩是因为挂念女孩的安危,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并不吝啬和牵挂助人的钱财。D项,选项对环境的概括“神秘朦胧”有误,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琳“安心”心理。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的特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这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帮助他人的善心人;然后找出描写“母亲”的行为举止的内容,如文章开头部分,母亲回家拿钱帮助女孩,“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母亲有爱心,乐于助人;如第四段“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从母亲的话、表情以及琳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母亲相信女孩,这表现出母亲的善良和淳朴;如母亲接到“假冒”电话,明白女儿宽慰她的心思而不戳穿,为了女儿安心也让别人打来电话,这表现出母亲的善解人意以及对女儿的体贴,不想让女儿为自己担心。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母亲”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答题的关键词是“结合文本”“笑的原因”,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概括形成答案即可。如“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琳明白理解母亲的苦心,她从母亲的举动中感受到了对自己的爱和体贴,琳为母亲的爱和体贴而笑;如“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琳在母亲身上看到社会上有热心助人者,人和人之间的诚信和善意依然存在,她为社会的友爱而笑;如“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最终女孩打来电话,这证明母亲没有被骗,不会对社会风气丧失信心,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依然存在,琳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而笑。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分析,首先分析“笑”的直接原因,即为母亲对自己的体贴和爱而笑;然后分析“母亲”的善举和“女孩”的守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这是针对小说的主旨来分析笑的原因。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三秋桂子三秋:三年B.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 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诗词中重点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时将这些词带入具体语境中分析理解,本题中的重点词句都是课内知识,重在考生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同时要做到由课内到课外知识的迁移。A项,“有三秋桂子”,在原诗句中的意思是“有秋天桂花飘香”,所以“三秋”,指秋季、秋天。8. 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A.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这是赏析诗词的意境。例句与D项均借眼前平凡景物与昔日繁华景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作者感慨历史变迁,以及追忆古人英雄业绩的情感;A项诗句以“草萋萋”、“花自落”、“鸟空啼”表现一种孤寂、落寞之情;B项诗句以轻灵的笔触,写长安城内的寒食节,勾勒出一幅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风俗画,表现了作者怡然自适的愉悦之情地;C项诗句以“寥落”、“寂寞”、“白头”等词语表达了一种凄婉、哀怨之情。9. 与“对长亭晚”中“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公问其故,对曰 B. 对镜帖花黄C. 无言以对 D. 对症下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与对长亭晚中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对”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对”带入具体语境中分析。例句“对”,对着、面对,全句译为: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A项,“对”,回答,全句译为:公问他打胜的原因,他回答说;B项,“对”,对着、面对,全句译为:对着镜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C项,“对”,回答,全句译为:没有什么话可以回答;D项,“对”,针对,全句译为:针对症状用药。故选B项。点睛: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而同一个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一个是本义,其余是引申义。掌握了词的本义,就可以以简驭繁,事半功倍。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思,当它一进入具体语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在理解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该词有哪些义项,然后根据语境,从诸多义项中选择恰当的解释。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多情自古伤离别 B. 竹杖芒鞋轻胜马C. 楚天千里清秋 D.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为动用法;B项,名词动用;D项,名词作状语。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次,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见正人,令人眼明。”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寝其议。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B.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C.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D.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B. 丁内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称遭父丧为“丁内艰”,遭母丧为“丁外艰”。C. 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D. 枢密院,官署名,主管军国机务、兵防等,至宋代与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并称为“二府”。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施师点敏学早慧,才华出众。年纪尚小他就已通晓六经,能写文章;在太学读书时,考试总得优等,得到高宏的赞扬。B. 施师点立场坚定,据理力争。在金廷上,面对司仪的无礼要求,他义正词严、拒不让位,捍卫了朝廷的尊严,得到了金人的尊敬。C. 施师点心系黎民,行事果断。他担心不到年终提前考核会使百姓陷入困境,尽管执行的命令已发出,他还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D. 施师点为国储才,选拔贤能。因蜀地远离朝廷,有才学的人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以备朝廷授官时选用。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答案】11. D 12. B 13. D 14. 答案:(1)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2)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解析】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倍输”意为加倍的赋税,“重”的意思是“又”,故“倍输”之后应断开,排除A、B。“今明堂肆赦”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C,选择D。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B项,“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外艰”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错误,原文是他让蜀地的贤士上书推荐他们所了解的人。试题分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顾”,看;“守”,操守;“请”,请求。第二句得分点:“穷”,困顿;“达”,显贵;“图”,图谋。参考译文: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通晓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等到上任,遭母丧。乾道元年,陈康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他说:“以往各年屡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惠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赋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诏令有关部门遵从(施师点的)意见。(施师点)临时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的身份出使金国。(施师点)担负使命到金国朝廷,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司仪因为亲王将到,命令施师点退一位,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司仪请求了多次,施师点严肃地说:“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还想要做什么?”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等到后来金国使臣庆贺正月初一来到朝廷时。问接待他的官员:“施师点现在做什么官?”接待他的官员宇文价从排列站立的人中指着施师点给他看,金国使臣恍然大悟。说:“一见正直的人,就使人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州郡上供有不按时呈进的,(于是朝廷)设立了年终考核的法令,等到这样办了,负责统计的大臣有喜欢监督催促的,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施行。皇帝的批示已经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上下一齐逼迫,百姓将不能安定生活。”有人说:“命令已经发出去了。”施师点说:“所做之事将成为天下的危害,只恨(自己)更改它不迅速。”于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十四年,授任知枢密院事。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记下来放在夹袋里,(并)说蜀地离朝廷远,有才能学识的人很难显露自己,蜀地士人中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呈上他们所了解的人,按他们的才华品行、文学才能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授任官职时,必定列出他们的名字上报。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们说:“我一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施师点生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面对北国河山,不禁被勾起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_,_”两句就生动写出了刘裕当年北伐时的豪迈气概。(3)雨霖铃中表达恋人在离别之际,泪眼朦胧,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说出口的两句是:_,_。(4)声声慢中使用叠词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答案】 (1). (1)江山如画, (2). 一时多少豪杰 (3). (2)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3)执手相看泪眼 (6). 竟无语凝噎 (7). (4)寻寻觅觅 (8). 冷冷清清 (9). 凄凄惨惨戚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西 江 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B. 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C.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D. 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E. 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17. 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答案】16. AD 17. 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常景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解析】16. 试题分析:A项,因为“凉”字有多重妙处,指中秋时节天气凉;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的意蕴的题目,实际上就是概括诗歌的主旨,答题的关键是明确背景“被贬黄州期间云妨”和句子中“客少”“云妨”,据此分析“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注释和重点词语“客少”“云妨”作答。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航展正承担起新的国家使命,从珠海航展出发,配置全球资源,更高水平的蓝天盛会也将粉墨登场。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如雷贯耳,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变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感谢老师,也是人之常情,正常表达谢意的方式,如送花、送贺卡,其实不容置喙,否则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要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相关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东中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财政经费要更多地支持薄弱地区,要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符合语境。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常用为结识他人时表示恭维的客套话。此处可用“赫赫有名”。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符合语境。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符合语境。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夏季饮食有三忌:一忌不可吃湿热、辛辣的食物,二忌不可过量吃苦味的食物,三忌不可吃不洁的食物。B. 在新时期,微博是政府各个部门都无法回避的新舆论场,政府官员能否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互动,既考验着官员的能力,也是广大网民所期待的。C.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D. 习近平的魅力外交几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一个自信从容、有情有义、真诚友好的中国领导人形象正在不知不觉地树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成分赘余,“忌”与“不可”重复。 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去掉“否”。 C句式杂糅,改为“主要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或“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B. 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D. 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A项,“光临”是对客人用的敬辞,对于自身只能说“到”“去”。B项,“令郎”是对方的儿子,此处应为自己的孩子,可为“犬子”。C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故选D。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谦敬失当。2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说明对象来看,首选,在内容上与具有顺接关系的是,举例说明“声音就是这样的”。故排除BCD,选A。视频2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无可能。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_。_。【答案】 (1). 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情感得到全部释放 (2). 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也不一定就不“撕书”了.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找出语段推断存在问题分三步走:首先要阅读读例句,定写法;然后再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最后再检查代原文,求连贯。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能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佳作展台出名不必趁早现如今,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于是也造就了各种选秀节目。不少青年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其目的可想而知,是为了出名。在他们的眼中,出名就是一切,出了名就会有更多的风光。的确,一般而言,名人即财富,名人即有更多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可能。然而,急切于成名,本身就是浮躁,过早到来的名誉,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天分。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仲永天资聪慧,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文章。其父母见其才华横溢,带着他到各家写诗和对联,村里人都称他为“神童”。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没有进行任何学习,才华也渐渐被埋没,最终和普通人没有两样。倘若仲永那时候没有成名,而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堂上学,估计中国历史上又要增加一位伟大的诗人了!这是他的悲哀,也是过早出名的悲哀。再说说现在吧,某些通过商业性极强的选秀节目出名的年轻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学历暂且不说,先谈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哗众取宠,常常故意在舞台上摔倒以提升自己的人气,他们那些做作的表现,不是浮躁是什么!灿烂的外表永远充实不了空虚的内心,他们就算在舞台上再风光又如何!自己的表现最终还是会招人厌恶。名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若是人人都当了名人,那还分什么名人和粉丝,所有人聚在一起我们都是名人,我们都是粉丝,这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正视名人,不少粉丝盲目崇拜自己的偶像,他们怎样做,自己也怎样做。因此,名人是要求具有高素质的,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典范!所以,当我们想出名时,不妨想想:我们具有做明星的能力吗?我们能够在复杂的娱乐圈里“出淤泥而不染”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乖乖回去念书吧,别再想这些明星梦了。毕竟,年轻人有很多方面都还不懂,需要学习从而不断完善。不少人从学生时代就步入了娱乐圈,学业也随之荒芜,实在很可惜。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充实的内心比灿烂的外表更为重要,待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再出名也不迟,何必去争那个“早”呢?【解析】试题分析: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材料中表达了三种观点。“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强调出名要早。“成名要晚,时间可以给我们沉淀,可以证明一切”强调经过时间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则是强调真正的大家往往不在乎是否成名,而是在乎对社会、对人类做了多大的贡献。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1)成名要趁早;(2)成名要经过岁月的沉淀;(3)真正的学者不在乎是否出名等。行文结构:作为新材料作文,要能比较方便直接地体现文章观点态度,最好是写成议论文。如果是写议论文,那么,开篇应简洁地点出材料内容,并且快速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不应该堆砌材料,而应该分层次,逐层深入地分析理由,甚至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展开比较丰富的联想分析论证,但最好不要完全抛开原材料。适当地扣住原材料或点原材料,会使论证更有针对性,更不容易跑题。同时,也要善于辩证分析,做到逻辑思维严密,说理深刻。另外,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xx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xx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xx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xx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xx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本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