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考物理 光学、密度专题练习 苏科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66455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考物理 光学、密度专题练习 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考物理 光学、密度专题练习 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考物理 光学、密度专题练习 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密度副标题题号一总分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138.0分)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_ 理由是: _ (5)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 _ 的关系 (6)将蜡烛B移去,在此位置上放上光屏,则光屏上 _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_ 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 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_ 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 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 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放置向蜡烛A方向倾斜了,那么实验 _ 成功?(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 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为 _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_ (选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 _ 清晰的实像, _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5.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一些探究活动 (1)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观察到光屏上 _ (填“会”或“不会”)出现指尖的像,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变 _ (填“亮”或“暗”)些 (2)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烛焰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片是 _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这种眼镜片对光线有 _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6.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这个步骤之 _ (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烛焰放在 _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烛焰放在 _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烛焰放在 _ 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烛焰放在 _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烛焰放在 _ 点时,可以观察到放大的像; 烛焰从a移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 _ ,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 _ 7.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及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 cm; (2)小明把蜡烛、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_ (选填一项:“上”、“下”、 “左”或“右”)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的性质1225倒立、缩小的实像3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倒立、放大的实像55调整; 小明利用器材一共完成了5次实验,在实验序号5中,他漏写了像的性质在第5次的实验中,像的性质是 _ (4)表格的5次实验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 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8.小明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小明将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镜面中心的距离为l0cm此操作是测量凸透镜的 _ (2)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蜡烛放在刻度20cm处,如下图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蚀放在光具座刻度45cm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 _ (从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三个方面填写)“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三件光学仪器中, _ 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规律制成的 9.如图所示,小王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_ cm (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_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4)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_ (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_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 10.佳佳在实验室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1)如图是佳佳实验中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_ cm (2)佳佳将光屏放到80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 _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成像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在实验(2)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佳佳又在实验(3)的基础上,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 _ (选填“上”或“下”)移动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_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 _ 、 _ 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_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12.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3中像距为 cm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4.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1(选填“大于”或“小于”) 、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15.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重庆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 金=19.310 3kgm 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助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gcm 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 16.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m为_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gcm 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_。 17.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示数为 _ mL;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_ ; b向 _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 _ g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_ kg/m 3 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_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过程 选用器材: _ 主要实验步骤: 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_ (用字母表示) 18.小明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图所示顺序进行了操作: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 2将烧杯中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 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 (1)下表是小明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2)小明按上述实验操作得到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大请你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误差更小的实验方案并写出计算密度的最后表达式 19.老师讲了“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橘的质量是 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cm 3,则柑橘的密度为 kg/m 3 (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 (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 20.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20g;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1=29g; C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2,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 D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 小明同学的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没有必要的,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帮他把必要的步骤正确排序不必要的步骤是 ;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 (填字母代号) (3)请你帮助小明利于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盐水= kg/m 3 21.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 3-0.93g/cm 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 3-0.96g/cm 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 1,如图乙所示m 1= ;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 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 1-m 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 g/cm 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 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 22.小宇和同学们做了下面几个力学实验,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列实验过程(g=10N/kg):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宇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 _ (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 _ 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_ (选填“有关”或“无关”) 物体A的密度为 _ kg/m 3 物体A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与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应该是丙图中的 _ (2)小宇和同学们采用如下方法测量B液体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B液体的总质量为150.4g; 将B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为10mL; 测量烧杯和剩余B液体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丁,质量为 _ g,则B液体的密度为 _ g/cm 3 (3)小宇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物体A浸没在B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 _ 有关 23.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 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 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 总 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