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6592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D.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是孔子思想项中保守的部分,不是孔子思想精华。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2.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A.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B.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 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意思是:谁能够走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必经的仁义之路?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认为应该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故C正确;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无法体现“治国之道”,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排除D。3.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与墨家的兼爱等思想相符;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与道家的人生态度相符;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法家关注国家建设,故属于法家学说;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与儒家提倡的“仁”相符,属于儒家,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百家争鸣点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xx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墨家思想中尚贤精神,成为后世社会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4.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B.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C. 史记、汉书D.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答案】D【解析】本题以史料为切入点,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殷墟牛骨是考古文物,属于实物考证,是第一手史料,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内阁大堂旧址是历史遗址,是第一手史料,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史记、汉书是文献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是个人主张,不属于史料,D项与题意相符,正确。点睛:史学常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第一类史料为书报。第二类史料为文件。第三类史料为实物。第四类史料为口碑。5.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B. 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C. 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D. 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答案】D【解析】题干说的是东汉末年道教主张要谨守伦常,强调忠孝观念,这说明道教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伦理思想,故选D;题干体现了儒家对道教思想的影响,但是没有对佛教的影响,故排除A;题干说到的是道教自身的思想更新,而不是儒学的,故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没有成为官方化思想,故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考查准确表达的能力。准确表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础能力,这一题就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表达不准确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符合史实,二是不符合逻辑,三是偷换概念。这一题中的AB属于偷换概念,C属于不符合史实。6.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人的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说明可以随着人性需要进行,不是倡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于百姓生计的关注,故D项错误。7.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明清进步思想出现B.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 理学影响根深蒂固D.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是宋元时代的四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宋代以来理学发展,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宋代以来,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性格。烈女人数从唐代以后就开始呈上升趋势,故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是解放人的思想,而不是束缚人的思想,故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专制皇权始终是在日益加强,故排除D项。受理学影响,宋代开始烈女数量开始增多,明清理学的影响根深蒂固,烈女数量更多,故选C。8.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守仁C. 李贽D. 黄宗羲【答案】C【解析】李贽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不必遵循圣人的三纲五常,故本题选C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不可能放弃正统的儒家观念,故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代表,以儒家思想为主,故项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10.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11.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 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 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 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也就是发挥了教化的功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教化功能而非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儒道佛的合流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戏曲具有教化功能。12.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A. 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B. 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C. 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D. 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B【解析】“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故B正确;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勾践是春秋晚期五霸之一,A时间不符合题意;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春秋时期的诗歌,无法体现“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排除C;D时间不符合题意。13.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 山水画B. 宫廷画C. 文人画D. 民间风情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文人画。根据“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评论的应该是文人画。山水画、宫廷画和民间风情画都无法如文人画一般于画外体现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睛】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14.“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利益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5.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B. 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C.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D. 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了解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B项不正确;D项不符合李贽;布鲁诺和李贽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了专制制度。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布鲁诺16.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把教皇当成精神象征到把教皇看作外国人,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增强,英、法、西班牙等迫切要求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束缚,A正确;材料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没有体现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的信息,排除B;14、15世纪,近代科学正在产生发展,尚未破除对神学的迷信,排除C;德国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联系所学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17.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18.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创新的世纪”的内在联系是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都重视政治蓝图设计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生活的幸福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西方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本题最佳解题方法是排除法,说法错误,只有启蒙运动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所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两者的联系19.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A. 哈姆雷特B. 巴黎圣母院C. 人间喜剧D. 等待戈多【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该文学流派的创作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和批判,这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人间喜剧批评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故AB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故D项错误。20.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 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C. 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D.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A不对,进化论挑战宗教神学的神创说;B不对,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C不对,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D说法最全面合理,资产阶级崛起反映了社会变革,而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又反映了变革的手段有序。考点:现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2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的举措,结果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建设和军事没有全面的深入认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2.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行君主立宪制C. 推翻大清政权 D. 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虽然主张不同,但目的相同,即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故选A。B只符合梁启超。C、D只符合孙中山。23.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B. 表达实业救国的紧迫性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在于国民意识和爱国心的薄弱,故目的是唤醒国民爱国意识,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的信息,而是强调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排除B项。梁启超主张改良,不会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排除C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排除D项。24.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A. 自由与平等 B. 法制与人权C. 民主与自由 D. 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对人进行思想改造,这与新文化运动相关,而民主和科学是其口号, 故正确答案为D ,A、B、C错误。考点:新文化运动25.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A. 政府的大力提倡B. 思想启蒙的需要C. 政治变革的推动D. 白话文通俗易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白话文之所以流传开来,主要得益于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新文学,宣传新思想,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白话文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思想启蒙的需要,并不是政府的大力提倡,排除A。白话文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思想启蒙的需要,并不是政治变革的推动,排除C。白话文通俗易懂是其自身的优势,但白话文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思想启蒙的需要,排除D。26.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的理由主要是( )A. 它力图从思想深处铲除封建专制的根源B. 它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C. 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D. 是资产阶级发起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评价。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一次革新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题干的核心意思是,新文化运动继续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领域的未竟事业,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把其上升到铲除封建专制根源的高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阶段阶段)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27.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A. 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B.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C.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D. 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故B正确;新三民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没有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是其一贯的主张,不是增加的内容,故A、C、D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名师点睛】新旧三民主义比较:1、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2、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总之,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28.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A. 民主主义B. 民族主义C. 民权主义D. 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属于民生主义,故D正确;A不属于是三民主义内容;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9.“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A. 新民主主义论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 井冈山的斗争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答案】A【解析】“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允许资本主义存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故A项正确;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写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注意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写于井冈山时期,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C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表于1957年,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30.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讲的很多名言深深地铭刻在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请按照你的“历史记忆”,对邓小平的以下言论进行排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项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项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项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的内容,项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内容,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31.中科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A. 神创论与进化论B. 相对论与量子论C.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D.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题干反映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由此分析:神创论认为神创造世间万物,生物是一成不变的,而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A项不符合意;相对论是宏观高速运动,量子论是微观高速运动,两者现代物理学重大理论,不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项排除;经典力学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中不合理部分,由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的科学理论,C项符合;经典力学宏观世界的低速运动,量子论是微观高速运动,D项排除。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经典力学与相对论32.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 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时间有40年左右,不是一个短期的时间,而且“全民普及”说法错误,A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招生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我国的教育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考录取率,属于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C错误;材料看不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有关系,也应该是正相关,而不是相违背,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小题25分,第34小题12分,第35小题15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在理性的建筑构图原则中加入了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和审美装饰,建筑史开始了充满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新篇章。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为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智者学派思想的特点及古希腊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现象出现的社会因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和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注重思辨;肯定人,否定神,是人文精神的源头;忽视道德。原因:民主政治的繁荣;工商业、航海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2)现象:文艺复兴时期建造了许多气势恢宏、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主要因素: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的努力等。(3)主要思想:天赋人权说;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等。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鼓舞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解析】【详解】(1)根据“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智者学派思想的特点是注重思辨性。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古希腊思想繁荣的原因主要是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根据“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可知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建造了大量气势恢宏、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所以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加之大量艺术家、思想家的努力等等。(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的思想主要有天赋人权说;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等。这些民主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同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民族运动也起到了鼓舞作用。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一:中国缺乏产生代近科学的土壤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上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科举考试忽视实际应用的学问;明清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儒家正统思想视科技为“淫巧奇技”。论题二: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阐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隔了对外贸易往来,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无法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剥夺了国内工商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机会,制约着手工业规模的扩大,不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发展的推动力。(“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阅读材料,依据“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可拟出论题: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学的土壤。然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政策、选官制度等分析阐述。依据“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可拟出论题: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阐述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影响即可。主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丞相主持改革。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法察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他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为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在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整理自赵蓓变法图强的申不害“法”“术”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申不害改革。【答案】(1)内容:以法治国;整顿吏治,对官吏加强考核;整顿军队,加强训练;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2)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发展生产,增加了百姓收入;限制贵族特权,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1)根据“主张以法治国”可以得出为以法治国;“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可以得出整顿吏治,加强考核;“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可以得出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可以得出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2)根据改革中以法治国,可以得出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根据“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可以得出提高行政效率;根据“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可以得出增强了军队力量;根据“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可以得出农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从“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可以得出限制了贵族特权,增强了君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