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6483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I)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个人相关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定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出的历史相关信息是()。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朝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5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形成“机户”出资经营,“机工”计工受值的生产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是A、占有关系 B、租佃关系 C、雇佣关系 D、买卖关系7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8. 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B政府要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C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十分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9.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1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11.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1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3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14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15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好望角的一条航线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亚洲的航线D.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顺利回到欧洲1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18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荷兰、德国、法国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19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0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21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A、英国资源很匮乏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C、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 D、 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22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23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 ) 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2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蒸汽机 汽车 骡机 电灯A、 B、 C、 D、 25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xx产量(吨)3xx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26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27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布洋棉价廉物美 B、政府不让民产之土布土棉出口C、手工制造的土布、土棉产量太低 D、民众缺乏爱国心,追求洋布洋棉28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人口远远少于中国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却是中国的1246倍。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C.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9.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30.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大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第卷(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分)(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4分) 32(28分)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回答:(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4分)(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8分)(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答案一、选择题 1-5 BADD C 6 -10 CAB C A 11-15 ABCBC 16-20 C BDD C 21-25 B BBDCB 26-30 AA ABC2、 非选择题 31(22分) (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2分)(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明朝统治(2分);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分)(3)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2分) (4)危害:不仅防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32(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4分)(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6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每一次对应任写其中两个。(4分)(4)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6分)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2分)(5)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