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6415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qin)细蕈(xn)菌将(qin)子无怒给(j)予答复B.修姱(ku) 溘(h)死 小人所腓(fi) 一叶扁(bin)舟C.主簿(b) 吐哺(b) 酾(sh)酒临江 清流激湍(tun)D.嗟(ji)悼 修禊(x) 冯(pn)虚御风 放浪形骸(hi)2.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经常夜间出没在游戏厅内,所以白天一到教室,就没精打采地呆在那里。B.郁达夫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C.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可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的火热。D.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门在欢快的乐曲中信誓旦旦,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不到十足。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块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人的气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B.C.D.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英九当选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后表示,要尽快实现两岸直航,推动两岸科技与产业化的合作,这将对两岸经济的繁荣昌盛具有特殊意义。B、据有关资料披露,近一年来,山西省的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快速增长阶段。C、中国体育彩票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之路。D、好莱坞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参加加州州长竞选期间,曾聘请美国大名鼎鼎的“股神”、个人资产为350亿美元、全球第二首富的沃伦巴菲特作为其经济和金融顾问。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6、小题1: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是。 C 不出,火且尽 且:并且。D 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活用现象与给出的例句中的加横线的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顺流而东B 舞幽壑之潜蛟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火尚足以明也8、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 引以为流殇曲水B 然力足以至焉C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9、下面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B 文中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C 作者在记叙和议论之间注意承接过渡,如第三段一句“于是予有叹焉”紧承上文的“悔”,自然过渡到下面的议论。一个“叹”字意味深长,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衔接紧密。D 本文以游山因事见理,阐述了“志、力、物”三者的重要意义,前半部分侧重记游,后半部分侧重说理,二者结合自然紧密。10翻译句子(1)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5分)(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三、诗歌鉴赏阅读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 吕温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_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_四、默写题。请补充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1)_,子无良媒,_,秋以为期。(诗经氓)(2)还顾望旧乡,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3)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5) 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1.下面对“蚂蚁的确太像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B.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C.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D.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2.“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代的含义是( )A.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B.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C.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D.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3.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A.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想的。B.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看见蚂蚁们的思考、筹划和谋算。C.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D.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六、材料作文(40分)英国乡下流传着一种抓野鸡的老办法,简单却有效。农夫先往地上撒些玉米粒,然后在玉米粒最多的地方拉起一张网,网和地面之间流出两尺左右的距离,然后他就安心的去地里干活,等到收工的时候就可以来取野鸡了。野鸡虽然机警、善飞,农夫却几乎每天都有收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野鸡确定四下无人的时候,就会飞到网附近,低头啄食地上的玉米粒它们边吃边走,从不抬头。就这样一直走到了网下,低头啄食地上的玉米粒。等它们吃光地上所有的玉米粒,便把头一抬,拍拍翅膀往上飞。当然就自投罗网了,其实,这时候他们只要一低头就能轻易从网下走出来,但被网罩住的野鸡惊慌失措,一个劲往上飞,直到最后进疲力尽再也动弹不得,只能束手就擒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2、自主立意,确定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6、不少于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