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6351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4题;共24分)1.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任凭冷硬的风吹拂着头发,她像雕塑一般zh立在山顶。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惕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仙起舞的银龙。再远处便是紫雾飘绕的海了。她两眼一眨不眨,久久地凝望着这万古不变的永恒(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注音。zh_立凝望(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 (6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策之不以其道_然则北通巫峡_恶能无纪_扶苏以数谏故_然操遂能克绍_闻寡人之耳者_3. (9分)默写。(1)关关雎鸠,_。(诗经关雎)(2)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3)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4)水至清则无鱼,_。(司马迁东方朔传)(5)_,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咏梅)(6)折戟沉沙铁未销,_。(杜牧赤壁)(7)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8)陆游的诗大多雄浑豪放,但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如他那首游山西村颔联“_,_”,就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传颂。4. (2分)下列加线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能自已(停止)B . 和煦(晴朗)C . 解到南昌(押送)D . 寻觅(寻找)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5. (2分)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_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_。 6.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太阳花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赞喜,一片惊叹。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副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锦锻。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锻,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着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就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的、成熟了的花蕾。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呵!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本文有删改)(1)作者说“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短促的生命历程。(2)请分析下列句子划线字的表达效果。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3)文章的第段写牵牛花、美人蕉之类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文章的结尾写“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请联系具体内容谈谈太阳花给人们哪些“有益的启迪”。7.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别把植物带回国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子,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1848年和1849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20万人死于饥荒,近200万人移居海外。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物危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熏蒸消毒处理法: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解决方法就是熏蒸。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热处理法: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机械汰除法: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隔离试种法: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比如从日本引进的600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1)在第段中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任选其一回答。(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8. (10分)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9.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人不知而不愠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三、 写作题 (共2题;共10分)10. (5分)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当那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示例: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一个疲惫的旅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11. (5分)(2015内蒙古通辽)作文。要求: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或材料,按指定文体作文。 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材料1:商鞅变法之初,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便在城南门立一根木头并贴出告示说:“能将此木移至北门者,赏十两黄金”。开始百姓议论纷纷,都不相信,因为移木轻而易举。商鞅于是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有一人半信半疑地将木头移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了赏金。百姓这才相信朝廷信守诺言,这就是“立木取信”的故事。材料2: “市无二价,童叟无欺”这是商家的诚信诺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海枯石烂心不变”,这是情侣的铮铮信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成了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和高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孔老夫子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诚信也面临危机,接受着挑战。认真阅读材料,读出你对诚信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4题;共24分)1-1、1-2、2-1、3-1、3-2、3-3、3-4、3-5、3-6、3-7、3-8、4-1、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5-1、6-1、6-2、6-3、6-4、7-1、7-2、8-1、8-2、9-1、9-2、9-3、三、 写作题 (共2题;共10分)1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