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6294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 (1分)汉语的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不同的用法,下列哪一项中的数词是实指?( ) A . 军书十二卷B . 四书五经C . 安求其能千里也D . 三思而后行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 (3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yn、独特的文化mi力和深厚的民族情。(节选自汉字之美)(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nmi意_力(2)划线字“载”的正确读音是( ) A . ziB . zi(3)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结B . 节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默写 (1)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 (2)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 (4)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_。(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5)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_(作者)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_,_。”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6)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_。 (7)请写出连续两句与“雨”有关的古诗句:_,_。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4. (2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_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带有强烈_色彩的小说。 (2)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的病陈莲河B . 琐记衍太太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D . 二十四孝图活无常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3分)5. (2分)名著导读。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以上选文出自_(作家)的小说_,文中的“他”是_ (人名)。6. (1分)请根据课外阅读积累,为教材中的这个单元增加一篇课文,并阐述选文的理由。 要求:选文文质兼美,符合单元主题;抓住文本特点,阐述理由;100字左右。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鲁迅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孤独之旅曹文轩_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7.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_,走了。“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关你什么事!”“我是你爹!”“起来!”父亲没动。“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1)填入第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_,因为它与后文_(用原文填空)一句相照应。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2)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_父子骑车看病(3)第段与第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细读第段,紧扣划线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8. (3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曾颖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辞和举手投足之间。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如果对第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2)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至少写出两条)。 (3)下面是文章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但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9. (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洛城”指什么地方?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10. (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gu,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yun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注】宄(gu):坏人。钞:掠夺。(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其境过清B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 . 策之不以其道D .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翻译下列句子。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B . 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C . 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D . 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九、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作文。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1、2-2、2-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1、3-2、3-3、3-4、3-5、3-6、3-7、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4-1、4-2、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3分)5-1、6-1、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7-1、7-2、7-3、7-4、8-1、8-2、8-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9-1、9-2、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10-1、10-2、10-3、九、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1-1、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