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三).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6291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三)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4分)1. (4分)(2016温州)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满树桃花盛开未必每朵都能结果熠熠如玫瑰色的泡沫映(chn)_云影蓝天。灵感也像桃花每天成千上百地(zhn)_放开吧!一切顺其自然别问能收获什么。也当有嬉戏与(chn)_真也当花开满树否则天地便太过狭(i)_生命也缺乏乐趣。德赫尔曼黑塞桃花盛开2. (10分) 原文默写。(1)过尽千帆皆不是,_。 (2)了却君王天下事,_ 。 (3)浊酒一杯家万里,_。 (4)_,虫声新透绿窗纱。 (5)足蒸暑土气,_。 (6)_,人迹板桥霜。 (7)_,西北望,射天狼。 (8)山舞银蛇,_,欲与天公试比高。 (9)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化无形为有形,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_,_。” 3. (2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则人之食于虎也 于:_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恒:_4. (8分)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_,原名_。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乡愁的作者是_,他是我国_(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_。二、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5. (7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龟虽寿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B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 .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D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6.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会天大雨_今亡亦死_陈胜王_卒中往往语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B . 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 . “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 . 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得到什么启示?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4分)1-1、2-1、2-2、2-3、2-4、2-5、2-6、2-7、2-8、2-9、3-1、4-1、二、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5-1、5-2、6-1、6-2、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