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5292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姓名:_班级:_用时:_分钟一、选择题1(xx开封一模)“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来源于(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诞生C抗日战争 D新中国成立2(2019改编题)面对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蒋介石发出“清党”通缉令,汪精卫更是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B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C国民党实行“清共”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xx南阳模拟)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D南昌起义4(xx娄底中考)“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C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5(2019易错题)1935年10月,陈云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C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6(xx洛阳模拟)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7(xx滨州中考)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B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8(xx北京中考)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9(xx青岛中考)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灯塔指引生死攸关当家做主星星之火开天辟地A BC D10(xx烟台中考)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xx广东中考)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12(xx孝感中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xx三门峡模拟)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 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 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 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14(xx泰安中考)2017年10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列宁主义生物进化论A BC D二、非选择题15(xx河南二模)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依靠力量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摘编自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指导”与“依靠力量”两个方面超越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材料二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xx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材料二中第一个“”处省略的内容文字最有可能是什么?农村改革 “从试点到推广”的主要做法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因素有哪些?16. (xx周口一模)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中国共产党做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二1978xx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项目1978年1997年xx年xx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133.62 090.15 91912 36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3.45 160.319 10933 616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亿元)210.646 279.8303 302.5597 751.5材料三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阅读材料三,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应该怎样帮助贫困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7(xx驻马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什么认识?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2.D3.D4.A5.A6.A7.C8.C9.B10.B11C12.B13.B14.B15(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分田到户,实行大包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勤劳努力;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智慧。16. (1)土地改革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改革,为解决农民缺少土地的问题;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为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问题。(2)人民收入快速增长。实行改革开放。(3)产业扶持、技术帮扶等。17(1)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开展“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