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5220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联考(4月)试题(含解析)1.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A. 发现了氧气的存在 B. 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 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D. 提出了原子分子学说【答案】B2. 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 Al 3O2 B. ClBrC. MgAl D. KNa【答案】A【解析】A、Al 3、O2两种微粒都是两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粒子半径Al 3O2,故A正确;B、. Cl三个电子层,Br是四个电子层,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所以离子半径: ClAl ,故C错误;D、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所以KNa,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解答。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3. 关于铝热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置换反应 B. 金属铝作为氧化剂C. 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D. 常用于焊接钢轨【答案】B【解析】铝热反应是指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金属铝在反应中作为还原剂,属于置换反应故A项正确;B错误;C正确;D正确。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铝热反应的原理。根据铝热反应的特点进行判断。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能焊接钢轨,反应特点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子和化合物知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铝热反应中铝做还原剂。4.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如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氦元素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但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铍元素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每层上都是2个电子,但铍元素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D、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元素是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答案:D。点睛:考查元素周期表知识。根据元素周期表知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1-18号元素属于主族的短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为第IA族,氢为非金属;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为IIA主族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但He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5.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A. 碱性强弱:NaOHMg(OH)2Al(OH)3B. 热稳定性:HClH2SPH3C. 熔点:I2Br2Cl2D. 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答案】B【解析】A.金属性,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非金属性,热稳定性:,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D.非金属性PCSi,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为H3PO4H2CO3H2SiO3,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故B选项是正确的.点睛: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周期律进行解答。6.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A. AlAl3 B. Al Al(OH)4C. Al2O3 Al(OH)3 D. Al2O3 Al(OH)4【答案】C【解析】A. Al加酸可以得到Al3,故A可以一步完成,故A能;B. Al加入过量的强碱可以完成Al Al(OH)4故B能;C. Al2O3 加酸生成Al3,加碱生成 AlOH2-,所以不能一步完成;D. Al2O3加碱可与完成Al2O3 Al(OH)4的转化。答案:C。7. xx3月20日健康报最新报道,放射性核素钬67Ho可有效治疗肝癌。该核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32 B. 67 C. 99 D. 166【答案】A【解析】由已知16667Ho知的核外电子数为67,质量数为166,则中子数为1666799,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996732。故A正确,B 67是指Ho元素的质子数,故B错; C.99是质量数和质子数的差值,属于中子数,故C错; D.166是Ho的质量数,故D错;答案:A。8. 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原子中,与该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是O元素。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通常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与O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是10号元素Ne,最外层有8个电子,与O元素不相似,错误。B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是C元素,性质与O不相似,错误。C.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是Mg元素,与O不相似,错误。D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正确。考点: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的判断的知识。9. 下列粒子中,与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 OH B. F C. Na+ D. NH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铵根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11和10。则A、氢氧根的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A错误;B、氟离子的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B错误;C、钠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11和10,C正确;D、氨气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10和10,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计算10.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 Na、Mg、Al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B. 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 I2、Br2、Cl2、F2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答案】A【解析】A.Na、Mg、Al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均位于第三周期。故A说法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B说法正确。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故C说法正确D. I、Br、Cl、F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其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越来越容易。故D说法正确。A。11. X、Y、Z三种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是()A. XYZ B. YZXC. XZY D. ZXY【答案】C【解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按照先金属、后非金属的顺序排列。即最高价氧化物从左向右依次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所以X的原子序数最大,Y的原子序数最小。故C正确;A B D错误;答案:C。12. 某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A. R一定是第4周期元素B. R一定是A族元素C. 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 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答案】D【解析】A项,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又知其代数和为4,所以该元素最高+6价,最低-2价,是A族元素,而氧元素没有+6、+4价,所以R为S、Se、Te,故A项错误;B项,由分析A知R是A族元素,故B项错误;C项,R是A族元素,其气态氢化物不如同周期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故C项错误。D项,R最低负价为-2,所以气态氢化物化学式H2R,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3. 近年来,我国在超导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铊(Tl)是超导体的组成成分之一,铊位于第6周期A族,下列对铊的性质推导可能正确的是()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Tl3的氧化能力比Al3的强 单质能跟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盐A. B. C. 只有 D. 只有【答案】A【解析】铊位于第6周期IIIA族,以Al为典型对象,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正确。答案选A。14. 已知砷元素符号为As,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则下列对砷的结构及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3B. 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酸C. 三氧化二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 砷的非金属性比溴弱【答案】B【解析】A.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3,故A正确;B. 砷的最高价氧化物是As2O5,对应的水化物是HAsO3不是强酸,故B错误;C. 三氧化二砷中的As为+3价。属于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正确;D. 砷与溴在同周期,并且溴的原子序数比砷大,所以砷的非金属性比溴弱。故D正确;答案:B。15.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往该溶液中加入金属铝能放出氢气的是()A. Cl、Na、SO、HB. Mg2、NO、H、ClC. Na、SO、Ba2、HCOD. NH、CO、OH、K【答案】A【解析】A. Cl、Na、SO、H中所有离子能共存,加入金属铝会和H反应,能放出氢气,故A符合题意;B. Mg2、NO、H、Cl中所有离子能共存,但是加入金属铝会放出一氧化氮气,不会产生氢气,故B错;C. Na、SO、Ba2、HCO中SO+Ba2= Ba SO4,不能共存,故C错误。D. NH、CO、OH、K中NH、OH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共存,所以D错误;答案:A。16.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的氧化物有多种B. Y的单质存在同素异形体现象C.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Q,则L为Mg、Q为Be;R、T都-2价,处于A族,且Q有+6价,原子半径较大,故Q为S、T为O;M只有+3价,处于A族,原子半径大于S,故M为Al,A.金属性MgBe,故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MgBe,故A错误;B.非金属性OS,故热稳定性H2OQ,则L为Mg、Q为Be;R、T都-2价,处于A族,且Q有+6价,原子半径较大,故Q为S、T为O;M只有+3价,处于A族,原子半径大于S,故M为Al,据此解答。19.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 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 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紫色火焰C. X与W形成化合物可作为萃取剂,其密度比水小D. 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答案】D【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所以X为C元素,又因为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Y元素为O元素,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Z为Na元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所以W为Cl元素,故X、Y、Z、W分别为C、O、Na、Cl;A、碳与氧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CO、CO2等,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一氧化碳不反应,故A错误;B、Z单质为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B错;C. X为C,W为Cl,两者形成化合物为CCl4可作为萃取剂,其密度比水大,故C错误;D、Cl2单质以及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由于具有氧化性,一般可做水的消毒剂,故D正确;答案:D。点睛: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所以X为C元素;又因为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Y元素为O元素;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Z为Na元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所以W为Cl元素;碳与氧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CO、CO2等,氢氧化钠与一氧化碳不反应;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氯酸钠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Cl2单质及氯、氧元素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以做水的消毒剂,比如Cl2,据此分析解答。20.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应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B. 该表中标注的元素全部是主族元素C. 元素和的原子序数相差11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氢化物反应【答案】D【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知道,为H、为Na、为C、为N、为O、为Mg、为Al、为S、为Cl、为Fe,A因为为Na、为S、为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Na+,故A错误;B因为为Fe,为副族元素,故B错误;C. 元素为Mg元素为Al,两原子序数相差1。故C错;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其氢化物为NH3两者可以发生反应,故D正确。21.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AAAAAAA0 2 3 4(1)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下同),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2)、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_(写离子符号)。(3)、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填化学式)。(4)元素的非金属性:_(填“”或“”)。 (5)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是_(填化学式),该碱与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K (2). Ne (3). F (4). HF (5). (6). HClO4 (7). KOH (8). Al(OH)3+OH=Al(OH)4【解析】(1)由表知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最下方的为K元素,最不活泼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0族元素,由表知为为Ne.答案:K Ne。(2)由表知为Na、为F,他们的简单离子Na+ F-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钠的原子序数比氟大,所以r(Na+)r(F-)。答案:F-。(3)由表知为F、为Cl两者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F、 HCl,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更稳定,所以HF更稳定,答案:HF。 (4)为Si为N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非金属性SiPN,所以SiN ,答案。(5)由表知中最强的非金属元素是为C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ClO4,属于强酸并且酸性最强。由表知中最强的金属元素是为K,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KOH,属于强碱。答案:HClO4 KOH 。由表知为铝,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与KOH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H)3+OH=Al(OH)422. 下列8种化学符号:168O2、188O2、H、126C、Na、7N、146C、Mg。(1)表示核素的符号共_种。(2)互为同位素的是_。(3)质量相同的HO和DO所含中子数之比为_。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试回答下列问题:(4)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 Be(OH) 4的离子方程式_。(5)Be(OH) 2与Mg(OH)2可用_试剂鉴别。【答案】 (1). 6 (2). 126C 146C (3). 89 (4). Be+2OH+2H2O=Be(OH)42+H2 (5). NaOH (或氢氧化钠)溶液【解析】(1)核素指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所以上述中有:H、126C、Na、7N、146C、Mg六种核素。答案:6。(2)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不同核素。如126C 146C。(3)HO的中子数为8,DO的中子数10,质量相同的HO和DO所含中子数之比为m/18:m/20= 89(4)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性质相似,所以Be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生成Na2 Be(OH) 4和氢气,离子方程式: Be+2OH+2H2O=Be(OH)42+H2(5)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因为Al(OH)3具有两性,可以和酸和碱反应,所以Be(OH) 2也可以和强碱反应,而Mg(OH)2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就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答案:NaOH (或氢氧化钠)溶液。23.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Q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2)T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3)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R(填“强于”或“弱于”),可作为二者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是_。(4)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第2周期 A族 (2). (3). 弱于 (4). HNO3的酸性大于H2CO3(或气态NH3的稳定性大于CH4或其他合理答案) (5). S2H2SO4(浓)3SO22H2O【解析】短周期元素Q、R、T、W,由图可以知道,Q、R在第二周期,T、W在第三周期,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在第三周期第A族,即T为Al,则Q为C,R为N,W为S.(1)因为Q元素为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 A族。(2) T为Al,铝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为8,则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Q为C最高正价为+4,R为N最高正价+5,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碳酸和硝酸,且硝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N大于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弱于;硝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4) W为S和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S2H2SO4(浓)3SO22H2O点睛:先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元素的种类。短周期元素Q、R、T、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Q、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C元素,R为N元素,W为S元素.在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元素的性质(1)铝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为8;(2)根据硝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判断;(3)S和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24.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相同条件下,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NaOH浓溶液的棉球。 (3)写出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 _。(4)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依据该反应原理选择_(填“A”或“B”或“C”)装置制取氯气。(5)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X导管,试回答下列问题: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钠(或Na) (2). 铝(或Al) (3). S2Cl2=2ClS (4). 分液漏斗 (5). A (6). Cl22Br=2ClBr2 (7). Cl22OH=ClClOH2O【解析】(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钠,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故答案为:钠;铝;(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故答案为:S2-+Cl2S+2Cl-(3)由图知a为分液漏斗,本题正确答案是:分液漏斗;(4)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5)检验氯气的性质时,不能先通过NaOH溶液,否则会消耗氯气,且起不到尾气吸收的作用, 因为处为NaBr溶液、处为NaOH溶液,所以应从X端进氯气。先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 在与处为NaOH溶液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答案:Cl22Br=2ClBr2 Cl22OH=ClClOH2O点睛: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也可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NaBr溶液、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Br2、I2,氯气在碱性溶液中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以此解答该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