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4962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反应灵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进行问题探究。2、学法指导:对学生而言,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如果仅凭感性印象和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对其整个变化过程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体系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二、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采用合作探究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上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2)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与交流合作的习惯。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操作。2、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组织和指导。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近视镜、老花镜、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六、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七、教学策略“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八、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问: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分别是用什么类型透镜做的?怎样识别近视镜与老花镜呢?活动: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成像的情况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问题,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将学生的五花八门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确定探究的问题。)介绍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问题: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按什么顺序摆放在光具座上?指出: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以便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明亮的像。什么是物距、像距和焦距?怎样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焦距?如何操作使烛焰的像(清晰明亮)呈现于光屏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先移动蜡烛,再移动光屏。)怎样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fu2f处,最后放在u2f 倒立缩小实像,物像异侧fv2f师:由图象引导学生分析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的条件并板书:fu2f师:要求学生将蜡烛移到uf处,观察成的像的情况。师: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是虚像,怎样才能看到此时的虚像呢?师板书:uf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师要求学生将蜡烛移到u=2f和u=f处,观察成的像的情况。师板书:u=2f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v=2f;u=f时不成像师:我们的猜想得到验证吗?与焦距是否有关?同学们的问题都得到答案吗?在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如: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左右是什么关系?当像成在光屏的下方或上方时,怎样调整使其成在中央?)参考指导实验小组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分析实验记录寻求实验规律交流发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针对问题,学生们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明确探究目的和提高探究的实效性。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和加强。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归纳方法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估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三、知识拓展理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三条特殊光线问题: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凹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呢?引导:(1)实验探究:学生用近视镜片观察物体;(2)网络探究:凹透镜成像及原理。引导思考操作观察利用互联网查寻相关资源并交流从实验上升到理论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学生利用实验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四、课后小结请学生谈一谈学习本单元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五、布置作业1 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报告;2 到摄影器材专卖店或上网去了解一下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价格、性能和使用方法;3 课外活动:你能用两个透镜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吗?下次课带来你的作品并交流你的制作方法。 九、 教学反思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题的教学,虽然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基础,但是由于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多、记录的数据多、操作过程复杂,还有相关的概念多,如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等概念,所以对于学习物理时间不长的初二学生来说,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操作及数据分析历来是教学难点。因此,笔者把本课题探究的重点放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和“评估”环节上。为了突出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操作的目的性、实效性,使学生实验探究过程有序进行,笔者采取了印发学案的措施。学案提供了指导性的用语或方向性的暗示,并不是具体的实施步骤。在复杂的实验探究中采用学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明确自己的目的,还可以给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练习:一、填空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的虚像.3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此时像的位置在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此时像的位置在_的范围.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像.二、选择题5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6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7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B.10 cmC.30 cmD.15 cm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 cm的B.焦距小于30 cm的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 cm的9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B.7cmC.10 cmD.20 cm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