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728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姓名:_班级:_用时:_分钟一、选择题1(xx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 B孙权C诸葛亮 D曹操2(xx青岛中考)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牧野之战 长平之战赤壁之战 涿鹿之战A BC D3(xx无锡中考)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A蜀、吴、魏 B魏、蜀、吴C魏、吴、蜀 D吴、魏、蜀4(xx广东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2019原创题)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关于“这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次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B这次战役引发了“八王之乱”C这次战役后南方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D这次战役为东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xx滨州中考)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7(xx黄石中考)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8(xx宜春三模)“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场改革(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贞观新政9(xx聊城中考)“(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10(xx福建中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11(xx原创题)“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 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统称“北朝”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D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12(xx张家界中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3(2019原创题)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通过火攻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2019改编题)西晋末年,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5(xx江西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三、综合题16(2019改编题)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不能摘抄原文)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D2.A3.B4.A5.C6.B7.D8.C9.A10A11.B12.C13.T14.F15.T16(1) 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含义,意思相近即可)(2) 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 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