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吹糖人教学设计2冀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727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吹糖人教学设计2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吹糖人教学设计2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吹糖人教学设计2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吹糖人教学设计2冀教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学生对吹糖人了解的并不多,这一经验基础也给理解文中孩子们对吹糖人的好奇、迫切的盼望吹糖人,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课件的演示弥补孩子们在认识吹糖人的经验空白,为接下来深入的品读课文打下基础。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瞪、羡”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巧、稀、捏”等13个生字。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目标: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 课件 学生:回忆记忆中难忘的事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就是利用多媒体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之中模糊不清的表象认识,通过感知、品读体会、讨论提升展示教材的内涵部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出火花。通过环境或学习对象的再现,激发孩子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教学过程:一、视频播放“吹糖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每个人在童年的记忆中都有一些抹不掉的记忆,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有的会渐渐模糊,不过总有一些令我们时常会想起,说一说哪些事经常会让你想起?为什么?有一群年龄与我们差不多的孩子,每次听到锣声就会精神抖擞,像一阵风似的跑出来,你知道为什么吗?总结:这些孩子都想马上看到他们喜爱的吹糖人。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吹糖人为什么这么惹人喜爱呢?(播放吹糖人视频)(媒体设计意图:吹糖人这种民间文化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孩子见得不多,凭空的来理解吹糖人对当时那些孩子的强烈吸引力有些困难。凭借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孩子们在生活中经验的空白,既能激发孩子们对吹糖人的兴趣,又能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为以下文章的学习铺垫了必要的生活经验基础。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吹糖人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课伊始,情亦生”,为学习的深入搭建了感情的平台。)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容易读错句子。(课件出示生词认读)2.快速默读思考: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出示课件口答填空)(媒体设计意图: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此环节几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紧扣课文中心内容,随文识字,从文章题目入手,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评价。4.师:刚才我们在录像中领略了糖人师傅吹糖人的过程,让我们再走近糖人摊把糖人看个清楚。(课件播放糖人图片)(媒体设计意图:把课文插图搬上大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展开丰富想象,通过反复朗读交流来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能有序地说一段话,并从中感悟到孩子们对吹糖人的兴趣。)三、细读课文,深入体验。1.师:糖人没来盼糖人,糖人来了看糖人。那孩子们在盼望师傅到来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乡下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这个自然段的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重点抓住“立刻飞起”、“脚板下生风”、“围”、“睁大眼睛”、“眼珠儿随着滴溜溜地转”、“惊奇”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追看糖人时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欢快、愉悦、急迫、热切和惊喜的心情。师:糖人师傅在我们的期盼中终于来了,孩子们急切想见到的糖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集体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随机划出重点词语;然后练习补充句子。)2.默读第2至4自然段后同组交流,糖人究竟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找依据,说理由,解情感,读课文。3.集体汇报:(出示重点句段,随机划出重点词语。)(媒体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幻灯片来理解重点词句,利用幻灯片在讲解时,让重点词改变成醒目的颜色,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为学生的自学理解搭建了阶梯,从而更易感悟、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自然段:a“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生灵。”说明糖人师傅的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纯熟,令人称奇。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示收集来的“糖人”资料,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用 “一会一会”的句式练习说话。b“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写出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此时,可以插入“吹糖人”的视频资料,加深认识。C“羡慕”说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己钟爱的糖人。d“老远、老远”说明大家紧紧跟随,不肯离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适时进行个性化的配乐朗读。)(媒体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容情入境的音乐效果,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朗读学习兴趣,提高了个体朗读的欲望)第三自然段a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b引导学生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以及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C大家都还没有吃够、玩够,糖人就这样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为什么?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由它带来的那份美好的情谊却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第四自然段整体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前文说“糖人融化了,消失了”,而这里却说 “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第一句中“糖人”是孩子手中握的现实中的食物,消失是因为大家都舍不得吃掉他们,所以“融化”了;而第二句中的“糖人”则是指“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生活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它会永远根植在大家心中,无法忘记,所以说在心中没有融化。(配乐情景渲染)(媒体设计意图:构成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有一定的造型、功能和表现功能,学生有感情朗读后形成融会了读者情感的体验,并对这一体验进行再加工深化,使之更加丰满鲜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文中的情景,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4.小结:尽管手中的糖人融化了,但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永远不能消失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带来的童年回忆、带来的长大后对故乡的怀念5.配乐齐读全文。四、拓展训练1.阅读童年回忆片段。(课件出示童年回忆片段)(媒体设计意图:结合拓展阅读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充分感受、升华对文章的情感,使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心中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2.通过读拓展阅读内容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