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516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B贡赋 C礼仪 D秩序3“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以下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D“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5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7.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8.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9.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10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11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12.“自孟子言性善,而荀卿言性恶,杨雄言善恶混,韩文公言三品,及至横渠分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然后诸子之说始定。”这主要说明A.儒家关于人性经历了长期争论 B.儒家始终未放弃对真理的探究C.诸子百家的人性论逐渐趋于统一 D.儒家人性论由伦理上升到哲理13汉初儒生叔孙通曾向刘邦建议:“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由此可知其A支持郡国并行 B建议恢复周礼 C倡导独尊儒术 D主张儒法融合14.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 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B. 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C.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15.黄宗羲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张A经世致用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古今贯通1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17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18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19“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要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0.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 强调内外有别 B. 注重风水迷信C. 侧重地理因素 D. 彰显教化功能21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22.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2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24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25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6“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C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路径 D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27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28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30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二材料题(3小题,共计40分)31(11分)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xx年11月15日以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腾讯时政新闻材料二 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秋风必须在学术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材料三 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1)两千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8分)(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4分)33(17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材料三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和“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7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3)从材料三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山西大学附属汇中学xx第一学期高二(10月)模块诊断 历史试题答案考查时间:80分钟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思想史 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5 ADAAB 6-10 BCACC 11-15 ADDBA 16-20 DACCD 21-25 DDDBC 26-30 ABABC二材料题(3小题,共计40分)31(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分)(2)“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创立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成就,建立儒学体系,是儒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创立“心学”,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3分)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有力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对中国的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分)(3)变化: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1分)时代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如答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亦可,1分) 32(1)原因:儒学自身不断自我调整,吸收其他学派优点,适应政治和社会的变法;社会因素,儒学强调稳定与和谐,适应了农业社会与大一统政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历代官、私学都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使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政府的提倡与鼓励。(5分,任意3点)贡献: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有深远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文化认同、政治理想、道德准则,共3点,3分)(2)孔子:德治;孟子:君轻民贵;墨子:兼爱;董仲舒:德政;明末三大家:工商皆本(任意4点,4分)33(1) “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势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2分)思想主张: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1分)评价: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4分)(2)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封建政府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与民争利;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若答重农抑商政策可酌情给分)。(6分)(3)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