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 终南别业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428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 终南别业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 终南别业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终南别业课题:21.3 终南别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2、反复诵读,感悟诗意,品味其艺术魅力。3、欣赏诗歌描绘得优美的自然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意,品味其艺术魅力。教学方法、手段朗读、研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释题导入:终南别业通过描写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刻画了隐者形象, 表现出诗人隐居终南山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趣。二、整体感知:1、作者王维(约 701 761) ,字摩诘,原籍太原,其父迁居于蒲州,遂为 河东人。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作大乐丞。后受宰相张九龄知遇,得为右拾 遗。后被贬,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但 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有王右丞集 。2、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4) ,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 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 由于政局变化无常, 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 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 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描写的,就 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三、细读品味:1、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 佛教。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四、合作探究:怎样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明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今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义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可见,这两句诗便是一幅山水画。五、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自在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怀。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终南别业中年厌俗信佛教;赏景兴致与乐趣;随意而行好心情;遇叟交谈忘归期。闲适怡乐、热爱自然。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