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月迹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3323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月迹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月迹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月迹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迹 教学目标:1、 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2、 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借景抒情的方法一、导入:作者在回忆童年的不幸遭遇时曾这样追述道:“慰藉以这颗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屋后那重重叠叠的山石,和山石之上的圆圆的明月。这是我那时读得有滋有味的两本书,好多人情世态的妙事,都从它们身上读出了体会。”那作者究竟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那几件事?明确:作者以月迹为线索,分别写了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 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板书)三、品味文本: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可进行句段品味:(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2)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3)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我们就都跑出门去 (4)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5)“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7)大家都觉得满足了 品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也可质疑: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4、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5、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四、拓展本文的写作特点: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14.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6分)(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脚下。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才到半山腰,马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共15分)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生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20.本文段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2分)这个词语是: 21.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比较哪一个运用更形象生动?为什么?(4分)。22. “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参观”“珍宝”?为什么?(4分)。223.仔细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24.对比第四题文段,你更喜欢哪一段?简述理由。(3分)。六、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5-28题(共12分)野蔷薇苔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25、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2分)答:“童年的天性”是指 (不超过5个字)“情理”是指 (不超过15个字)26、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27、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3分)答: (不超过20字)2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也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E、 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14.参考:删除相约;删除山脚下或山麓;删除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奄奄一息换成气喘嘘嘘;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语序作调整;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前填加我们终于凳上山顶等过渡语句;俯看改成俯瞰。五、 20.苍翠葱茏。 21.(1)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2)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 (2)句更形象生动。22.瞻仰表示恭敬的看,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参观则表示一般的看看,表达不出敬仰之情。家珍是家中珍贵的东西,这句写的是百草园的棕榈,用家珍比珍宝贴切。23.暗示,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言之成理即可)。 24.学生自主答题,有理即可。六、 25.活泼;用野蔷薇苔充饥,以度春荒。 26.对童年的事,永远怀着美好的回忆;在过好日子时,不要忘记苦难和饥饿。 27.形成抒情式议论,点明珍惜来之不易生活的主旨。28.A、C、E、1、 按拼音写汉字(4分)nu tu xio zo( )待 ( )唐 云( ) 烦( )2、 默写(9分)(1)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 ,成为 ,成为、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2)在这四年里,我 ,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3) ,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4) ,乾坤日夜浮。(5)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xx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呼起来。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D、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即将播出,大家都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