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131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分子式为C3H6与C6H12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一定相差14 n(n为正整数)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2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A2-甲基-4-乙基戊烷 B2-甲基-3-丁炔C2,3-二乙基-1-戊烯 D三溴苯酚3.下列各对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A CH3CH=CH2与BC CH3COOCH3与CH3CH2COOCH3D CH3CH2Cl与CH3CHClCH2Cl4碳原子数为4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羰基和一个羟基,此有机物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此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5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甲烷制一氯甲烷、苯制硝基苯 B苯制溴苯、乙烯制乙醇C乙醇制乙醛、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 D苯生成环己烷、多糖的水解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取冷却后反应液 滴加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C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D验证苯和液溴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AA BB CC DD7将1. 0体积的两种烃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 4体积的CO2和2 8体积的水蒸气(同温同压下),则混合物中的两种烃可能是 ( )A 、乙烯和丙烷 B、甲烷和丙烷 C、甲烷和丙烯 D、乙烯和丁烷8.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和B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和C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D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和9醇和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B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经常用于护肤用品,它属于三元醇C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主要成分为乙醇D含有OH(羟基)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醇类10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ABC D11最新研究表明,咖啡中含有的咖啡酸能使人的心脑血管更年轻。咖啡酸的球棍模型如图,下列有关咖啡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B咖啡酸中的含氧官能团只有羧基、羟基C咖啡酸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D是咖啡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1 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NaOH 3 mol12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13某温度时,AgCl(s)=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B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也减小Cd点有AgCl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Ksp小于b点对应的Ksp14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c(A)c(M)Bc(A)c(M)C若MA不水解,则c(OH)c(H)15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 电子,消耗1.12 L的H216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mL,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a1106Bb点时,c(B+)=c(A)Cc点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II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4分)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7008008301 0001 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H_(填“”或“”)0。(2)830 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80 mol B,如反应初始6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 s时c(A)_molL1,C的物质的量为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18(6分)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完成下列填空。(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在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KOH被不断消耗,pH减小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2)写出电池的总反应式:_。(3)使用时,负极区的p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9(10分)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浓硫酸和乙醇制备乙烯)。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溴水褪色(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_。(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之间增加如图2所示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_,其作用是_20(8分)某中性有机物A的分子量为88,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的质量分数为9.1%,其余为氧。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1)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 。 (2)DE的反应类型是_。 (3)有机物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已知某烃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小16,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之比为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相同条件下X的密度比水小B烃X能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C.甲烷与烃X互为同系物 D.C、D、E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21(14分)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1)A的结构简式为_。(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填“是”或“不是”)。(3)在下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C的化学名称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E2的结构简式是_;、的反应类型依次_、_。化学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2345678BCCDACAC910111213141516CCCDCDDB1B【解析】甲醇与乙二醇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错误。同系物是结构相同、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的互称,两个条件都要满足,如环丙烷与乙烯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原子团,但结构不同。错误。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可能是同系物如烯烃,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和异丁烷,错误。同分异构体的物理性质有差别,化学性质有些有差别如环己烷和己烯性质完全不同,有些无差别如正丁烷和异丁烷,错误。C3H6可能为丙烯或环丙烷,C6H12可能为己烯或环己烷等,不一定为同系物,错误。同系物是结构相同、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的互称,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相差14的整数倍,正确。综合以上可知正确答案为B点睛:同系物是结构相同、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的互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同系物物理性质有差异,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如果是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则化学性质相似,若是官能团异构,化学性质肯定不同。2C【解析】试题分析:2-甲基-4-乙基戊烷,主链选择错误,正确读法:2,4一二甲基已烷,选项A不正确;2-甲基-3-丁炔,编号错了,正确读法:3-甲基-1-丁炔,选项B不正确;2,3-二乙基-1-戊烯,读法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三溴苯酚没有注明溴在苯环上的位置,选项D不正确。考点:有机物的命名3【答案】C【解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物质互为同系物。同系物首先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且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其次必须结构相似,即应是同类别物质,据此易知选项A,B,D各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都不同,不互为同系物。4D【解析】既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又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羟基,所以结构简式可以是CH3CH2CHOHCHO、CH3CHOHCH2CHO、HOCH2CHg2CH2CHO、HOCH2CH(CH3)CHO、(CH3)2COHCHO,答案选D。5A【解析】A、甲烷制取一氯甲烷、苯制取硝基苯都是有机物中的分子被其它的原子所取代,都属于取代反应,所以反应类型相同,故A正确;B、苯制取溴苯属于取代反应,乙烯制取乙醇属于加成反应,所以反应类型不同,故B错误;C、乙醇制取乙醛属于氧化反应,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所以反应类型不同,故C错误;D、苯制取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乙酸乙酯水解属于取代反应,所以反应类型不同,故D错误;故选A。6C【解析】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乙烯,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检验卤素原子,先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冷却后,应加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沉淀颜色,判断卤素原子,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C、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混有H2S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对乙炔气体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D、先通入四氯化碳溶液,目的是除去挥发出来的溴单质,避免对HBr检验产生干扰,然后再通入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取代反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7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n=V/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1体积混合气体生成相同条件下2.8体积的水,则混合物中平均H原子数为:2.825.6,碳原子个数是2.4,即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2.4H5.6,A、设乙烯的物质的量为xmo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2x+3y2.4、4x+8y5.6,解得x0.6、y0.4,A正确;B、设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mo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3y2.4、4x+8y5.6,不成立,B错误;C、设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mol、丙烯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3y2.4、4x+6y5.6,不成立,C错误;D、设乙烯的物质的量为xmol、丁烷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2x+4y2.4、4x+10y5.6,解得xy0.4,这与x+y1矛盾,D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有机物分子式计算8.【答案】C【解析】发生水解反应破坏的键只有,发生消去反应破坏的键是和,故只有C选项正确。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C解析:A项,加入AgNO3,c(Cl)减小,溶液在溶解平衡曲线上移动,不能由c点变到d点;B项,虽然AgCl的溶解度减小,但Ksp不改变;C项,d点时,c(Ag)c(Cl)Ksp,即有沉淀生成;D项,a、b两点温度相同,即对应的Ksp相等。14答案:D解析:若MA不水解,溶液呈中性,c(OH)c(H);若MA水解,说明HA为弱酸,则MA溶液中c(OH)c(H)。15. 答案:D解析:由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及原电池原理可知,充入H2的一极即a极是负极,充入O2的一极即b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池内部阳离子即H移向正极,正极即b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O24H4e=2H2O,故A项、B项错误,D项正确。C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故C项错误。16B【详解】根据图知,0.1mol/L酸溶液的pH=3,则c(H+)0.1mol/L,说明HA是弱酸;0.1mol/L碱溶液的pH=11,c(OH-)0.1mol/L,则BOH是弱碱;A.由图可知 0.1molL-1HA 溶液pH=3,由 HAH+A-可知:Ka=10-5,故A错误;B.b点时,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B+)=c(A-)c(H+)=c(OH-),故B正确;C.c点时,A-的水解平衡常数Kh=c(OH-)c(HA)/c(A-),升高温度Kh增大,则减小,故C错误;D.ab是酸过量和bc 是碱过量,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可水解的盐对水的电离平衡起促进作用,b点是弱酸弱碱盐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所以a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故选B。二,主观题17解析:(1)因反应中的物质都是气体,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值减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2)v(A)0.003 molL1s1,则A减少的浓度c(A)v(A)t0.003 molL1s16 s0.018 molL1,故剩余的A的浓度为0.018 molL10.022 molL1;A减少的物质的量为0.018 molL15 L0.09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知,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09 mol。设830 达到化学平衡时,A的转化浓度为x molL1,则 A(g)B(g)C(g)D(g)起始浓度(molL1) 0.04 0.16 0 0转化浓度(molL1) x x x x平衡浓度(molL1) 0.04x 0.16x x x由1.0,解得x0.032,故A的转化率(A)100%80%;由于容器的容积是固定的,通入氩气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3)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气体的密度都始终不变,故a、b项错误;c(A)随反应的进行不再变化,故c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故d项错误。答案:(1)(2)0.0220.0980%80%(3)c18解析:(1)在使用过程中,负极消耗OH,pH减小,正极生成OH,pH增大,电解质溶液中KOH的量不变,pH不变,A项错;电子流向是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B项错;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对,D项错。(2)将正负两极反应式相加可得总反应式。答案:(1)C(2)ZnAg2O=ZnO2Ag(3)减小19 CH3CH2OH H2O+CH2=CH2 BC 液体分两层,下层有油状液体 NaOH 溶液 吸收二氧化硫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1及题中信息可知,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可以生成乙烯,将乙烯通入溴水后,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由实验现象(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可知,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了脱水性,有碳生成。在加热的条件下,碳也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1)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 H2O+CH2=CH2。(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加成反应,A不对;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正确;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C正确,因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被还原为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也可以使溴水褪色;D.浓硫酸不能把乙醇氧化成乙醛,D不对。综上所述,理由正确的是BC。(3)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1,2-二溴乙烷,这是一种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因此,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的现象是:液体分两层,下层有油状液体。(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之间增加如图2所示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NaOH 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20羧基 氧化反应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ACD 【分析】有机物A的分子量为88,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的质量分数为9.1%,其余为氧,所以1molA中含碳n(C)=88g54.512g/mol=4mol,含氢n(H)=889.1%1g/mol=8mol,含氧n(O)= 88g (1-54.5%9.1%)16g/mol=2mol,所以A的分子式为:C4H8O2,因A在NaOH中水解所以A为酯,由图可知B为羧酸钠,B和盐酸反应得到C,D为醇且D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E,E还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则B和D为等碳数的羧酸钠和醇,故D为乙醇,E为乙醛,C为乙酸;烃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小16,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之比5:1,设X的分子式为:CmHn,则有12mn=72,12m/n=5,解得m=5 n=12,烃X的分子式为C5H12,符合CnH2n+2,故X是烷烃。【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乙酸,所以C的官能团为羧基;本题答案为:羧基。(2)DE的反应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本题答案为:氧化反应。(3)由分析可知有机物A为乙酸乙酯,所以有机物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本题答案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4)烃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小16,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之比为5:1,设X的分子式为:CmHn,则有12mn=72,12m/n=5,解得m=5 n=12,烃X的分子式为C5H12,符合CnH2n+2,故X是烷烃,A.相同条件下戊烷的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B.烷烃为饱和烃,不能和氢气加成,故B错误;C. 甲烷与烃X互为同系物,故C正确;D. C、D、E分别为乙酸、乙醇、乙醛,遇新制氢氧化铜的现象分别为:氢氧化铜溶解、无明显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现象不同,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ACD。21答案(1)(2)是(3)2,3-二甲基-1,3-丁二烯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