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一)(含答案)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60380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一)(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2.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C.个体需要兴趣D.情绪状态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A.勒温B.苛勒C.华生D.斯金纳4.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5.()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C.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D.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6.5 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A.属单维思维B.不可逆C.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霍尔C.高尔登D.洛克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9.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10.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教师的行为示范教师的语言示范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教师的举止示范A.B.C.D.11.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 。A.水平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12.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13.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14.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依法确定。A.损害程度B.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C.行为后果D.损害过程15.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16.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 。A.复制性B.新颖性C.创造性D.具体性17.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 。A.让司法机关代劳B.让居委会、村委直接负责C.让政府部门开展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18.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 ,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19.35 岁的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0.学生已经掌握了“ 哺乳动物”的概念,再去学习新概念 “鲸”时,很快予以接受。这一掌握概念的形式是() 。A.概念同化B.概念形成C.概念顺应D.概念类比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的特质至少有哪几方面?()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 ”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3.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 。A.问题的呈现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储备D.反应定势E.认知特性4.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5.王刚英语考试得了 90 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 。A.可控的B.不可控的C.稳定的D.内部的E.外部的二、填空题1.小学生的思维以()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教学原则的依据。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和() 。3.世界卫生组织于 1986 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 ()健康、 ()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5.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和。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1.隐性课程2.课程资源3.程序教学4.道德修养四、简答题1.简述用教材教学有哪些策略。2.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五、案例分析题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 、 “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六、论述题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试作简单评析。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略。2.B解析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3.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4.C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5.A解析略。6.C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7.C解析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登,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8.B解析略。9.C解析思维的特点有流畅性: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10.D解析略。11.A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12.A解析略。13.C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14.B解析略。15.B解析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16.A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17.D解析略。18.A解析感知就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各种事物的直接认识。19.C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20.A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DE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2.ABC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 “教育机会均等 ”口号的提出。 (3 )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3.BCDE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包括(1)功能固着:是指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2)反应定势:它是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3)知识储备: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某一问题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存储为基础的。 (4)智慧水平:解决问题的成败常常决定于智慧水平的高低。 (5)认知特性:认知上的许多特性都明显地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4.ACDE解析学科课程: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活动课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经验。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5.AD解析一般从三个纬度对归因进行归类:内在性(内部和外部因素) ,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因素) ,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因素) 。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二、填空题1.具体形象直观性2.启发式注入式3.心理道德4.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5.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名词解释1.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2.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3.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程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4.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炼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 )比较 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教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2.答案要点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 )观察结果难以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3.答案要点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答案要点(1 )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2)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五、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 “漏一补十” 、 “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2.答案要点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行为,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常见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1)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2)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教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2.答案要点(1 )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bd40799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