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3707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I)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 第 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A.B. C. D.2.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B.C.D.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A.B.C. D.4.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B.C.D.5.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A.B.C.D.6.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这说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A.B. C.D.7.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交往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8.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举办该活动,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B. C.D.9.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B. C.D.10.2015年11月27日,全国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在北京颁奖。该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能使文化直接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基于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A.B. C.D.11.“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起了国人的共鸣。小品扶不扶之所以能引起国人共鸣,是因为()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B. C.D.12.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xx中国谜语大会有奖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之中。这表明(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A B C D13.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14.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xx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B. C.D.15.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xx“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16.“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C.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全部文化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变动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仍具现实意义A.B. C.D.18.一位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不只能让人看饿了,更能让人看哭了。”饿是因为美食,哭是因为勾起乡情。这说明传统文化()A.展现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C.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D.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19xx春节期间,海南旅游市场做足“功课”迎接各地游客。该地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丰富了游客来琼度假的产品。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撬动了海南旅游假日市场。材料表明()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人们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世界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春节旅游让人们领悟了不同传统节日的韵味A B C D20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 BC D21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有很多单位开展敬老活动。这表明()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 B C D22.中国年画历史悠久,产地众多,素有“四大”(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和“四小”(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山西凤翔、广东佛山)之称。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A.独特性 B.地域性 C.民族性 D.差异性23.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下列诗文与之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一致的是()A.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C.尚书周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D.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D.自觉抵制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和渗透25“要么在和家人团聚,要么在回家团聚的路上。”这是对亿万中国人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不管多远都奔波回家团聚情结的真实写照。这种情结体现了()A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C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26天道酬勤,“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质,但如今“勤劳”却被质疑,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因此,加强勤劳教育迫在眉睫。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A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B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C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27“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中华文化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BCD28.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的彰显。我们相信,民族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定能让“中国梦”在神州大地上绚烂绽放!民族精神助力“中国梦”绽放的原因是()能直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A. B. C. D.29.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30.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31.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16分)32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的原因。(16分)33(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敬德保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15BCACB 6-10CABAB 11-15 CCADB 16-20 DDDAC21-25 BBBCC26-30 BBBBD二、材料分析题31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4分)(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4分)(4)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4分)32.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屠呦呦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4分)(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屠呦呦团队广泛收集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4分)(3)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在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分)(4)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运用西医炼药技法,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4分)33.(8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2分)(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2分)(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2分)(4)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