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滚动训练(二)(新版)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3670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滚动训练(二)(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滚动训练(二)(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滚动训练(二)(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滚动训练(二)训练范围:3.13.4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图G21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G22所示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处可补充的现象()图G22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中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3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池水映明月B彩虹舞山涧C潭清疑水浅 D起舞弄清影4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5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6如图G23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23A图中为反射角B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C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此时没有反射光线7如图G24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G24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8如图G25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图G25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的色光排列情况9关于“镜中花、水中月”,正确的说法是()A镜中花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镜中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月是光的反射现象C镜中花与实际的花一样大,水中月比实际的月亮小D镜中花与水中月都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10如图G26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的光斑将()图G26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1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有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G27所示,这属于光的_(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匀缸中的糖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_。图G2712如图G28甲所示,小女孩站在毛玻璃前看不清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反射造成的;如图乙所示是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看到图案变形的领带,这是光的_现象。图G2813某水池中水深为1.5 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 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m。14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该后视镜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像。15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三、作图题(共12分)16(6分)如图G29所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请根据入射光线和光斑,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图G2917(6分)A点是蜡烛的位置,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在B点,如图G210所示,请画出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图G210四、实验探究题(18分)18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G211甲所示摆放器材,进行实验。图G211(1)她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选填“A”或“B”)侧现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实验次数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B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选填“”“”或“”)EON。(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详解详析1C2C解析 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湖水中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3B解析 “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彩虹舞山涧”是光的色散现象,“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起舞弄清影”反映的是光的直线传播。4D5C解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选项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选项正确;“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选项错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选项正确。6B7.D8.B9.D10导学号:47732142B11折射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12漫折射13反射514一定虚解析 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通过该后视镜一定也能看见小明;后视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所以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15色散绿16如图所示17如图所示18导学号:47732145(1)像的位置(2)A像和物的大小相同(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5)光路是可逆的解析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替代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2)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并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同。(3)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NOFEON。(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