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咏煤炭》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3492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咏煤炭》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咏煤炭》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 诗词五首《咏煤炭》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煤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二、走进作者: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 三、预习检测:1.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古人认为天地未开时“混沌如鸡子”。 2.乌金-指煤炭。3.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4.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5.爝火燃回一句-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炬;浩浩;广大的样子。6.洪炉照破一句-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7.鼎彝-烹饪工具。鼎:炊具;彝:酒器。8.元-依赖。9.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10.铁石一句-古人以为铁石蕴藏在地下可以变成煤炭。意思是说: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予人类。此句和上面一句还有另一层意思: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11.苍生-老百姓。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2.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五、合作探究:(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要点如下: (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六、精读品析: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七、拓展延伸:课下查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凉州词,于谦的咏石灰,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板书设计】咏煤炭(咏物诗)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托物言志)【教学反思】古往今来,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有很多,读这类文章,我们不仅仅是通过阅读了解一个物,更是在品读一个人,在领会一种精神。教师用充满语文韵味的语言渲染,在多媒体画面的映衬中,思绪飞扬,妙语连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精妙之处。【反馈检测】1.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哪句?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