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31649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了猫、动物笑谈、狼三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第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和学生的生活认识比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学时,结合圈点勾画、品味赏析等,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激发学生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3、形成公平公正、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品读感悟对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二、合作与探究(一)继续研讨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二)写法探究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3.鲜明的对比。【交流点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交流点拨】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四、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交流】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2)案发后的表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芙蓉鸟被害案一、案发现场情况: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二、犯罪嫌疑人:丑猫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二)、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交流】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第三只猫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用木棒打五:作业布置:习作练笔生活中,假如我们这样做16.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1、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感情变化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2、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3、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4、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5、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6、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7、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8、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9、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猫第二课时作业参考答案1、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来历特点(外型、性情)猫的归宿对猫的情感变化蕴涵思想第一只要来可爱活泼有趣病死喜欢忧郁酸辛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二只要来可爱活泼有趣走失更喜欢担心怅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三只收留懒惰,不活泼受冤死不喜欢憎恨后悔不能臆断2、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3、对弱小生命的关爱。4、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基调。5、点明中心,照应开头。6、(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7、因为以“猫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8、表示猜测,因为这而判定猫吃了鸟,突出我的主观臆断。9、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不能主观臆断而因根据事实来判定。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猫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情节曲折 文:语言之妙 结构之巧 首尾照应 鲜明对比 第一人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