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60314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8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整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整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讲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及原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根本和核心,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过程、目标和结果。为了理解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有必要先了解什么是道德和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42、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等内容层次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包括教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和乐教勤业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容。这些因素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假设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构成一个较为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教师职业劳动主要具有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以及劳动效果的隐含性等特点。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由前文可知,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既然是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那么教师职业道德必然有一定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还必须具有高度的严格性。一方面,因为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职业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所以这个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保证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因素之一必然具有高度的严格性;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再多方面对教师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明确的甚至有相应处罚措施的,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劳动的质量,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得到发挥。 (二)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同时结合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自觉性要求较高。在选拔教师的时候,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就作为很重要的一项标准存在。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之中,职业道德意识非常关键。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认知的基础上而萌发的认同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心理意向。目前,多数教师基于自身对于教育的信仰和追求,往往对自身也有较高的自觉要求。因此,很多老师从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劳动喻为“良心活” 。(三)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这一特征是由教师劳动手段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决定的。对于教师来说,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因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将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贯穿到整个言传身教过程中去就必须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性。教师宛如一本“立体教科书” ,以自身行为作为独特示范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四)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教师的劳动效果具有隐含性、潜在性、深远性等特点。教师通过教学就是传递给学生知识、信息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多方面发展。多数时候,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东西都是无法立竿见影的,尤其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而教师作为“立体教科书”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的正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同教师劳动对学生产生的其他多方面影响一样,具有潜在的深远性。5(五)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师职业道德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独特内容,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同时具有很浓重的历史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首先继承了我国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师德遗产,如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尊敬师长等等。尽管从古代继承下来的东西是当前师德内容的基础,但在不同的时代,随着社会和大众对教师身份、地位、作用和角色定位的改变,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也逐渐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反映时代的要求。真题精解1. 很多老师从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劳动喻为“良心活”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A.严格性B.自觉性C.示范性D.深远性答案:B解析: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之中,职业道德意识非常关键。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认知的基础上而萌发的认同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心理意向。目前,多数教师基于自身对于教育的信仰和追求,往往对自身也有较高的自觉要求。因此本题选 B。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有认识、调节、教育和促进几个方面。(一)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处理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应道德原则;指明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守的规范和要求,引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调节教师在从教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矛盾和言行,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顺利完成。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明确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哪些行为应当做,哪些行为应当禁止,了解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为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打下基础。(二)调节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通过教育、评价和沟通等方式和途径,指导和纠正教师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交往关系中的行为,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常来说,这种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两种方式来实现。内部调节是指教师依靠自己内心的信仰、职业理想、道德良心来进行自我调节。外部调节是指教师借助外部的师德规范的相关条款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三)教育功能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功能、原则、范畴、修养和规范等的学习和引导,运用说服教育、激励、榜样、陶冶、锻炼等方法来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正确对待工作过程中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以此形成关于教师的相应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进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都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体现。6(四)促进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体现了这个时代社会以及大众对教师职业的定位、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和改进的准绳。这有利于教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此外,它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有利于促进整个教师行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师德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彻底贯彻执行是一个教师高度专业化和忠诚的表现。因为它不仅要求教师完成最基本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更多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赋予热情、贡献、忠诚等高度认同才能产生的附加行为。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也是教师职业从业的核心资质和必要条件,可以视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首要条件。因此,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促进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二)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人格完善师德是教育实现的基础。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大特殊性就在于它是教育者同受教育者之间的精神传递和心灵互动。教师通过自身对师德的践行来引导和呼唤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三)促进我国社会文明传承与发展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是对古代文化和师德的传承和发展。正如前文所说,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都继承了前人对师德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融合时代性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德行素养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要求,并经过教育活动向学生传递着社会文明的火种。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以调整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职业道原则作为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理解,可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根据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的,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不同于一般的教师道德规范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教师职业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性的道德规则,对建立和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反映了对教师这一职业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进行道德修养必须遵循的主要规则,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广泛的引导功能和规 7范功能。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也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原则,它是教师这一职业中所特有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反映出不少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但其原则并不是对社会公共原则原样不动地加以体现,而是把这些与教师职业特有的问题相结合,表现出它特有的面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所在,表现了它对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最一般的道德要求。基于以上认识和教师工作特点,可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教书育人原则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求发展,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1、确立依据(1)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别的根本所在,它昭告人们,教师这一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同时,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就有这个职责,不认真履行这一职责或不履行这一职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或根本就不配做一个教师。可见,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同时期,教书育人也是古今中外许多典籍著述和先哲大师所一直强调的。(2)教书育人原则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确立。首先,教学过程必然是育人的过程。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教学,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教书和育人二者不可分割。古代礼记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之说。强调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唐代韩愈在其所著的师说中,以“传道、授业、解惑”概括了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当代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和“人师”统一看作搞好教书育人的根本。他认为,为师的有两种他都不赞成,一种是“经师” ,一种是“人师” 。 “经师”是教学问的, “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 , “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 。他主张, “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注意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就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学过程必然是与人的过程。其次,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师依据教材的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依据认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提升学习效果。尤其是坚强、诚实、吃苦耐劳等非智力方面的品质,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82、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各类活动,发展学生道德、体能、审美、实践动手等全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学育人工作。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育人工作,其对象都是学生。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存在,因此,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教育规律办事可以体现为尊重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教师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3)时刻反思,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育人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传授、授业解惑者,自身的素质很关键,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教学育人的效果。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学生的特点渐趋复杂、教学内容越来越繁杂、需要教师权衡的因素逐渐增多等因素的增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还要担任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者以及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的身份。因此,为了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发展中去不断探索教学育人的规律。(二)为人师表原则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通过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1、确立依据(1)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来实现。因此,不难理解,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知晓教书育人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实现,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一定是学生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他们在模仿和学习老师的言语、动作、思考方式等过程中得到发展。不难发现,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时刻都在为人师表。因此,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所决定的。(2)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它区别于其它职业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自身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以及劳动效果的隐含性等等。其中,示范性指明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重大示范作用,因此,也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即为人师表。(3)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作为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人员,教师承担着培养年青 9【核心提示】教书育人原则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别的根本所在。为人师表原则是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乐教勤业原则是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一代成为未来社会的脊梁的重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就显得更为关键。由此可知,为人师表必然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2、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1)教师要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一直都是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规范和注意。这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要求。(2)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在贯彻为人师表这一原则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通常情况下,根据一般的感知规律,学生更容易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多数时候老师苦口婆心的口头说服都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效果来得好的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以身作则。(3)教师要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除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拿出实际行动来以外,为人师表这一基本原则还有另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表里如一能保证为人师表的影响效应最大化。如若教师并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使教师的行为在短时间内能让学生信服,但久而久之,学生仍然会产生质疑。因此,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教师以及践行职业道德规范都极为重要。(三)乐教勤业原则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工作。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1、确立依据(1)教师乐教勤业,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存需要决定的。任何一种职业的存在,不仅是人们生计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一个行业在努力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职业活动效率和效益的追求,从而唤起从业人员对本职业的敬重感,使之乐于从事此业。勤奋工作是获得行业活动质量效益的分配保证,教育也是如此。它的育人毛茸茸战乱自身效益、社会价值实现的需要,内在地决定了它的从业者能够乐于从教、勤奋工作。(2)乐教勤业,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乐教才能勤业,勤业能强化乐教。乐教是勤业的内在动因,是勤业的动力和能源;勤业是乐教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乐教职工需要的基本途径。是否乐教,影响着是否能够做到勤业;是否勤业,反映着一个教师是否乐教。可见乐教勤业是制约教师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在因素。只有乐教勤业,才能做好教育工作。(3)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要有乐教勤业精神。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没有乐于从教和勤奋工作的毅力,是很难在育人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在当前,坚持乐教勤业,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形成良好的行业风尚。10【核心提示】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2、贯彻乐教勤业原则的要求(1)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乐教勤业的最基本的表现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本身。只有教师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有了基础的认识,才有可能实现乐于去教、勤奋地去教。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乐教勤业原则,最基础的是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2)赋予教育工作更多的热情如果说做好教书育人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赋予更多的热情就是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见过很多碌碌无为、敷衍了事的教师。他们将教师职业仅仅看做谋生的工具,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意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在遵循职业道德时要赋予教育工作更多的热情,这是基于对教育事业、教师职业和社会大众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自己的尊重。第二讲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知识导图】爱国守法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一)爱国是教师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爱国是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一个人,不管属于哪个民族,也不管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承担着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顾中国历史,正是在这种真挚爱国热情的激励下,无数中华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1爱国是教师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育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二)守法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守法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教的重点是各个教育部门都要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为此,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腰认真地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利,履行法定的教育义务和责任,模范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路线、方针、政策。守法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我国现有 1000 多万教师,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涌现出大批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师德典范。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既不学法,又不懂法,更不执法。如擅离课堂,随意停课;偷取、泄露考题和考试舞弊;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等。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二、爱国守法的基本内涵(一)爱国守法的含义爱国守法包括两方面含义:爱国和守法。1.爱国的基本要求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独立、尊严和利益;二是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三是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2.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守法强调教师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同时在教育教学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合法、规范,做到依法执教。(二)爱国守法的角色要求爱国守法包含着两种角色要求:一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必须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作为人民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和权利。(三)爱国守法的职业要求爱国守法对教师提出了两个层次的职业要求:一是广泛性要求。即每一名教师都要自觉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二是底线性要求。即教师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三、爱国守法的践行要求(一)做爱国守法的模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人民教师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育者,这一历史责任要求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自觉做到知法、12【拓展】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乌申斯基守法、护法,不仅成为爱国守法的公民,而且要做一名具有高尚人格和良好道德的教师。同时,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主法制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和教育学生。(二)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执教近 20 年来,我国在教育法制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198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1 年 9 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4 年 1 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做了详细的规定。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三)将爱国守法融于教育活动中1.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应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教育或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教育。让学生理解爱国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神圣情感,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具体的要求:既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现在当他人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给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热爱学习、文明友善、乐于助人等良好的行为和品质。引导学生把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2.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法制安全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让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犯罪最有效的途径。邓小平曾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其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道德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爱岗敬业一、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一)爱岗敬业是教师劳动特点的内在要求“爱岗敬业”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本书专题一已做了比较详细而全面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二)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感情基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源泉。能热爱本职工作,对做好工作感到有无穷的乐趣,这种由衷的感情能驱动人们努力做好工作。教师对职业劳动投入的多寡和收到的教育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程度。爱岗敬业还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一是显性的教育功能。即教师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提高教育效果。二是隐性的教育功能。即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作风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重要的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道德不是教来的,而13是感染来的。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因此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使教师不仅做“经师” ,而且成为“人师” 。(三)师德失范现象的现实存在需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但也存在着师德失范的现象。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私心杂念过重;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和紧迫感,不精益求精,对工作机械应付、敷衍塞责,对学生漠不关心,他们在工作中不致力于职业追求,不谋专业发展,怨天尤人,丧失奋斗目标师德失范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大力倡导人民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二、爱岗敬业的基本内涵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爱岗是对本职工作所产生的一种热爱情绪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表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敬业是指教师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热情关怀、尽心尽力。爱岗和敬业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二者的联系来看,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从二者的区别来看,爱岗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验,敬业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行为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新规范的内容来看,爱岗敬业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是教师应具有的精神状态,它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前提和基础;“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是对教师工作所涉及内容的具体要求;“不敷衍塞责”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备的工作态度。三、爱岗敬业的践行要求作为教师,要真正在教育劳动中自觉遵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就必须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意味着教师要捧出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之心,心中牢记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并要明确教师所肩负的重任。志存高远就是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卓越,获得教师职业上的成功。教师的责任大如天,使命重如山,一个肩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挑着祖国的未来。没有对教育的忠诚之心,缺乏高远的教育理想就不能承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二)要甘为人梯,自觉提升精神境界广大人民教师辛勤地耕耘在教育事业的园地,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而那些成长成才,获得发展的学生,无一不是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以老师为人梯向上攀登达到人生的高峰。湖北大学朱祖延老教授在教师述怀中写道:“不辞辛苦做人梯,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全部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种无怨无悔,14不图所求,甘为人梯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精神,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追求。(三)要勤业精业,高度负责教师的勤业与精业是教师对其职业价值的积极追求和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执行规范、坚持不懈、积极进取,它是实现教师职业功能的基本保证。精业表现为本职工作的业务纯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是实现职业劳动最高效益的价值追求。勤业与精业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勤业是精业的前提,精业是勤业的必然。(四)要勇于奉献,杜绝敷衍塞责这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态度,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底线性要求。因为,教师的敷衍塞责将对整个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有的损失甚至无法弥补。教师的敷衍塞责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上的敷衍塞责,二是在育人上的敷衍塞责。一个具有积极工作态度的教师,应表现出对教育对象的热爱、尊重和关怀,对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充分理解和认真遵守,对教育劳动的积极投入和忘我奉献。关爱学生一、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即师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给予、尊重、赏识和责任等,这种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