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30940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道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这说明: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牛耕广泛推广C.牲畜比较缺乏 D.精耕细作得到推广2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即增加到二千二百万贯。五十年左右增加了近五倍。据此材料最能说明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北宋商业繁荣 D.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B. C. D.4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从材料可知工匠技术高超 劳务市场出现 存在失业现象 实行计日工资A. B. C. D.5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A.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体现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D.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6“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C.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D.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7黑奴贸易盛行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三角贸易”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欧洲欧洲 B.亚洲非洲 C.美洲欧洲 D.非洲欧洲8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9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11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C.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1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13.1923年蒋介石在参观彼得格勒时,就觉得这个城市“精神颓唐,士气消沉”。同时他也注意到国有化造成集权过度,工厂缺乏有能力的管理者。但他总体还是觉得“苏维埃政府已有相当基础”。材料表明当时苏联A. 政治经济危机尚未被解决 B. 受西方封锁,人民生活困难C. 新经济政策作用逐渐显现 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较严重14历史学家尤叶梅里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逝世时)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直接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灭亡的是A.斯大林模式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5下表是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部分数据)。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财政支出项目1960年1970年1980年国防38.028.218.0社会保障18.124.929.4教育13.817.817.0对外关系与援助1.60.90.2A.美苏关系趋向缓和 B.美国经济快速发展C.财政重点转向民生 D.科技推动经济转型16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解释是A.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B.股票分散化,意味着企业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C.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人都是资本家D.虽然股票分散化,但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17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 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18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19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B.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C.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D.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20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xx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xxxx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上述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B.“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民工潮”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21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22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7819851986xx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3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24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己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的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的“圈套”之中。为此战后美国A.倡导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C.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亚太经合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26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军事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27右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28某一国际组织的特点是: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这一国际组织是A. B. C. D. 29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A.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B.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的心理C.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 D.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30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余组织总裁等。“一带一路”战略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A.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B.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C.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D.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0分)31针对社会现实,政府在不同时期需要对政策进行规划与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材料二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年的成就,并指出十年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根源。(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摆脱“路径障碍”主要措施。(10分)321500年前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说道“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材料二 xx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如所示图。 请回答:(1)材料一中二战后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指什么?二战后美元为什么能够取代英镑占据主导地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3)如果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你应从哪些方面来劝说本国人民退出反经济全球化运动?(6分)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1A 2C 3B 4D 5C 6C 7A 8D 9B 10D11B 12B 13C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A21D 22B 23B 24A 25C 26B 27B 28C 29C 30A31题答案(1)成就:初步建成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石油实现自给;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8分)根源:左倾错误的发展。(2分)(2)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国有企业改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取5,10分)32题答案:(1)方法: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分)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4分)(2)主要原因:(5取4,共8分)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环境问题严重,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某些国家利用“全球化”达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目的(3)理由:(6分)从人类的历史进程看,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