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29120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 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通常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故A错误;B第三周期中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主族族序数,故B正确;C氢离子核外没有电子,锂离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不满足最外层都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递变性,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2.CO、H2、C2H5OH三种燃烧热的热化学力程式如下:CO(g)+1/2O2(g)=CO2(g)H1=akJ/mol H2(g)+1/2O2(g)=H2O(g)H2=bkJ/molC2H5OH(1)+3O2(g)=2CO2(g)+3H2O(g)H3= c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10B. 2H2O(1)=2H2(g)+O2(g)H=2bkJ/molC. CO2与H2合成C2H5OH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D. 2CO(g)+4H2(g)=H2O(g)+C2H5OH(1)H=(2a+4bc)kJ/mol【答案】D【解析】反应为CO的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所以焓变应该小于0,选项A错误。反应中水的状态为气态,而选项B中方程式里水的状态为液态,显然无法计算选项B中方程式的焓变,选项B错误。CO2与H2合成C2H5OH反应为2CO(g) + 4H2(g) = H2O(g) + C2H5OH(1),显然原子利用率小于100%,选项C错误。24得到:2CO(g) + 4H2(g) = H2O(g) + C2H5OH(1) H=(2a+4b-c)kJ/mol,选项D正确。3.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 氯化铵受热分解 B. 干冰气化 C. 食盐熔化 D. 氯化氢溶于水【答案】B【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错误;干冰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食盐熔化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D错误。4.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Cl 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B. 氟原子结构示意图:C. H2S的电子式:D. S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答案】A【解析】A. Cl- 核外有18个电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故A正确;B. 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B错误;C. H2S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故C错误;D. 不满足洪特规则,故D错误;故选A。5.利用如图所示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含量,其中电解质是Ag+可以自由移动的固体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电子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B.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减少C. 正极反应:C12+2e+2Ag+=2AgClD. 空气中c(C1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答案】B【解析】A、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Pt,故A正确;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不变,故B错误;C、氯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故C正确;D、反应原理是Ag与氯气反应,故D正确;故选B。6.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CH2=CH2+Br2CH2BrCH2Br 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C6H6+Br2C6H5Br+HBrA. B. C. D. 【答案】C【解析】取代反应的定义是:用原子或原子团代替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其重点在于要进行替换,即从有机物中换下来一部分,所以反应为取代。反应为加成反应,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选项C正确。7.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正确的()试剂:新制Cu(OH)2悬浊液碘水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b砖红色沉淀c变黄色A. a、c、b B. a、c、bC. a、c、b D. c、a、b【答案】C【解析】分析: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淀粉,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据此解答。详解:因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故试剂和对应现象为-a;鸡蛋清为蛋白质,由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知,试剂和对应现象为-c;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故试剂和对应现象为-b。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特性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8.一定条件下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和4.5g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A. CH4和C2H4 B. C2H4 和C5H8 C. C2H4 和C3H4 D. C2H4 和C2H6【答案】D【解析】分析:标准状况下2.24 L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24 L /22.4( L .mol-1)=0.1mol,完全燃烧得到4.48 L二氧化碳和4.5 g水,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4.48 L /22.4( L.mol-1)=0.2mol ,水的物质的量为: 4.5 g /(18g.mol-1)=0.25mol,则说明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为C2H5,。详解A.CH4和C2H4的平均C原子数小于2,平均H原子数为4,不可能为C2H5,故A错误;B. C2H4和C5H8的平均C原子数一定大于2,分子式不可能为C2H5,故B错误;C. C2H4和C3H4的平均C原子数大于2,平均H原子数为4,不可能为C2H5,故C错误;D. C2H4和C2H6的平均C原子数为2,平均H原子数可以为5,所以平均分子式可以为C2H5,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点睛:标准状况下2.24 L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24 L /22.4( L .mol-1)=0.1mol ,完全燃烧得到4.48 L二氧化碳和4.5 g水,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4.48 L /22.4( L.mol-1)=0.2mol ,水的物质的量为: 4.5 g /(18g.mol-1)=0.25mol ,则说明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为C2H5,利用平均值法判断。9. 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常温下能进行,其有机产物为B. 反应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C. 反应为加成反应,产物是三硝基甲苯D. 反应 中1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反应常温下能进行,其有机产物为溴苯,错误;B. 由于在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所以不能发生典型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反应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正确;C. 反应为取代反应,产物是硝基苯,错误;D. 反应 中1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环己烷,不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错误。考点:考查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知识。10.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H2O2I2+2OHB. 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 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D. 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OH,故A错误;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B错误;C碘化钠水溶液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故C正确;D从含有碘的悬浊液中得到碘,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11.有A、B、D、E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ABED B. ABDEC. DEAB D. DABE【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可知金属性AB;根据“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可知金属性DA;根据“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 2e-=E,B-2e-=B2+ ”可知金属性BE,综合可知金属性顺序为DABE,故答案为D。考点: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2.M、N、Q、P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M、Q同主族,N、P同周期;M的气态氢化物比Q的稳定;N的阳离子比P的阳离子氧化性强;N的阳离子比Q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MNQP B. 非金属性强弱:QMC. 原子半径:PNQM D. 简单离子半径:PNQM【答案】C【解析】M、N、Q、P是4种短周期元素,M、Q同主族,M的气态氢化物比Q的稳定;所以M、Q为非金属,原子序数QM,M处于第二周期,Q处于第三周期;N、Q、P同周期,均处于第三周期,N的阳离子比Q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则N为金属元素、Q非金属元素,N的阳离子比P的阳离子氧化性强,则金属性N N P M,A错误; M、Q同主族,M的的气态氢化物比Q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所以非金属性M Q,B错误;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 N Q,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Q M,所以原子半径PNQM ,C正确;M 、N 、P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Q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比M 、N 、P的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Q阴离子半径最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越小,原子序数NP M,所以离子半径Q M PN,D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此题可以采用假设法进行处理,简单快速;根据题意,可以假设M为氟元素,N为镁元素、Q为氯元素、P为钠元素,这样四个选项中问题就容易解决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离能大的元素,不易失电子,易得到电子,表现非金属性B. 电离能大的元素其电负性必然也大C. 电负性最大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酸性最强D. 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答案】D【解析】A. 电离能大的元素,不易失电子,但并不表示易得到电子,故A错误;B. 电离能大的元素其电负性不一定大,如电离能N大于O,但电负性N小于O,故B错误;C. 电负性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F,一般不容易形成含氧酸,故C错误;D. 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故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B. 燃煤中加入生石灰、汽车中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利用制造全降解塑料都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C. 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答案】B【解析】【详解】A.明矾是净水剂,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错误;B.燃煤中加生石灰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中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制造全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C.乙醇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消毒,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都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故错误;D.电解氧化铝得到金属铝,不是用焦炭还原,故错误。故选B。1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CS2 为空间构型为V形的极性分子B. 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C. 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D. HCN、SiF4和SO32 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答案】B【解析】A CS2与CO2分子构型相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为O=C=O,则CS2的结构为S=C=S,属于直线形分子,故A错误;B. 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如H2中只存在键,N2中存在键和键,故B正确;C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而不表示具体的电子运动轨迹,故C错误;DHCN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4-13-11)=2,采用sp杂化;SiF4中Si的价层电子对数=4+(4-14)=4,SO32-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3+(6+2-23)=4,所以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D错误;故选B。16.根据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A. CO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 和C2H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具有相同原子数和价电子数的微粒之间互称等电子体,据此分析解:ACO和N2的原子个数都为2,价电子数:前者为10,后者为10,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A不选;BO3和SO2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前者为18,后者为18,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B不选;CCO2和N2O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前者为16,后者为16,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C不选;DN2H4和C2H4的原子个数都为6,价电子数:前者为14,后者为12,原子数相等,但价电子数不相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选;故选:D17.某饱和一元醇C5H12O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催化氧化成醛的有()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答案】C【解析】分析:含有5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C5H12O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成醛,说明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即分子式中含有-CH2OH,据此解答。详解:含有5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C5H12O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成醛,说明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即分子式中含有-CH2OH,-CH2OH取代C4H10上的H原子,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3、CH3CH(CH3)CH3,CH3CH2CH2CH3中H原子有2种结构,则醇的结构简式有2种;CH3CH(CH3)CH3中H原子有2种结构,则醇的结构简式有2种;故符合条件的一元醇C5H12O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答案选C。点睛:本题借助醇氧化反应的结构特点考查了同分异构体,难度适中,注意醇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特点是:只有羟基相连碳的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1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1)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方程式:_(2)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用分子式表示)(3)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由大到小为_(填元素符号)【答案】 (1). 2Mg+CO22MgO+C (2). Mg(OH)2NaOH (3). NaMgCO【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中,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2,处于A族,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X、Y应分别为1s22s22p63s2 、1s22s22p2,即X为镁,Y为碳,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 原子多2个,Z为O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则W为钠。【详解】(1) X元素的单质为镁,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即化合物为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方程式为:2Mg+CO22MgO+C; (2) 同一周期自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所以碱性关系为Mg(OH)2NaOH ;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较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关系为NaMgCO。19.下面是s能级与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形,每个s能级有_个原子轨道;(2)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形,每个p能级有_个原子轨道【答案】 (1). 球 (2). 1 (3). 纺锤 (4). 3【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分析,(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只有一个原子轨道;(2)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且这三个轨道相互垂直。20.在体积为2L密闭容器中加人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2B=3C经2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0mol/L降到0.8mol/L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1.2mol/L则:2min末B的浓度_、C的物质的量_,2min内,用A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即V(A)=_。【答案】 (1). 0.8mol/L (2). 1.2mol (3). 0.1mol/(Lmin)【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分析解答。详解:根据方程式可知A2B3C起始浓度(mol/L) 1 1.2 0转化浓度(mol/L) 0.2 0.4 0.62min末浓度(mol/L)0.8 0.8 0.6所以2 min末B的浓度为0.8 molL-1,C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12L1.2mol。2 min内,用A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即v(A)0.2mol/L2min0.1 molL-1min-1。点睛:灵活应用三段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为: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21.已知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其中 表示化学键代号,用代号回答:(1)乙醇与钠反应断裂的键是_;(2)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制乙烯,断裂的键是_;(3)乙醇与氧气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断裂的键是_;(4)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断_键【答案】 (1). (2). (3). (4). ;【解析】【详解】(1)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断开的羟基上的氢氧键,即断裂;(2)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乙烯,断裂碳氧键和与羟基所连的碳的相邻的碳上的碳氢键,即断键;(3)乙醇在铜或银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断开的是羟基上的氢氧键和羟基所连的碳的氢,即断键;(4)乙醇和酸发生酯化反应,断开的羟基上的氢氧键,即断键。22.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以下每小题中的电池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填写空格 (1)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2FeCl3+Cu2FeCl2+CuCl2,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_,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_ g (2)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_A铝片、铜片B铜片、铝片C铝片、铝片 (3)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浓度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1). Cu (2). 6.4g (3). B (4). 2H2+O2=2H2O (5). 减小【解析】【详解】(1)该电池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反应的铜为0.1mol,质量为6.4g;(2) 铜和铝插入浓硝酸溶液中,金属铝会钝化,金属铜和浓硝酸之间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金属铜做负极,金属铝做正极,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金属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金属铝做负极,铜做正极。 (3) 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总反应为 2H2+O2=2H2O,根据总反应分析,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生成水,使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硫酸的浓度减小。【点睛】在原电池中实现的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做原电池负极的金属不一定金属性比正极的强。根据存在的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不反应的金属做正极。在燃料电池中,燃料永远在负极反应,氧气在正极反应。23.(1)已知在250C、1.013105Pa下,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kJ的热量,生成物能量总和_(填“”、“”或“=”)反应物能量总和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570kJ(填“”、“”或“=”)(2)已知在250C、1.013105Pa下,16g 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热量,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2). (3).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解析】【详解】(1) 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kJ的热量,说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2=570kJ,由液态水变气态水需要吸热,所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570kJ;(2) 16g CH4(g)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点睛】放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状态密切相关。由液体变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24.0.2mol某烃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mol试回答:(1)烃A的分子式为_(2)若取一定量的该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3mol,则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L(3)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三种,它们分别为_、_、_【答案】 (1). C6H12 (2). 100.8 (3). (4). (CH3)3CCH=CH2 (5). CH3C(CH3)=C(CH3)CH3 (6). CH3CH(CH3)C(CH3)=CH2【解析】【详解】(1)0.2mol某烃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mol,说明1个烃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6H12。(2) 若取一定量的该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3mol,说明该烃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方程式C6H12+9O2=6CO2+6H2O分析,消耗4.5mol氧气,标况下体积为22.44.5=100.8L; (3) 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没有不饱和键,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结构对称性很强,只有一种碳原子和一种氢原子,所以结构为 ; (4) 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结构可能为(CH3)3CCH2CH3或(CH3)2CHCH(CH3)2,所以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三种:(CH3)2CCH=CH2、(CH3)2C=C(CH3)2 ,CH3CH(CH3)C(CH3)=CH2。【点睛】根据烃燃烧方程式CxHy+(x+y/4)O2=xCO2+y/2H2O分析烃的分子式,根据产物的结构特征确定烃的结构。注意掌握氢原子种类的判断方法。25.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1)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_。 A.2s B.2d C.3Px D.3f(2)写出基态镓(31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3)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_。A干冰熔化 B乙酸汽化 C乙醇溶于水 D碘溶于四氯化碳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是_,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只存在键的分子是_,同时存在键和键的分子是_。AN2 BCO2 CCH2Cl2 DC2H4 EC2H6 FCaCl2 GNH4Cl(5)Na、Mg、Al第一电离能的由大到小的顺序:_;【答案】 (1). AC (2).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3). AD (4). BC (5). G (6). CE (7). ABD (8). MgAlNa【解析】【详解】(1)A.2s能级只有1个轨道,故2s可以表示原子轨道,故正确;B.不存在2d能级,故错误;C.3p能级含有3个轨道,3个轨道相互垂直,3Px表示x轴上的轨道,故正确;D.不存在3f能级,故错误。故选AC。 (2) Ga的原子序数为31,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3) A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范德华力,故正确;B乙酸汽化时克服氢键和范德华力,故错误;C乙醇溶于水克服氢键和范德华力,故错误;D碘溶于四氯化碳,克服范德华力,故正确,故选AD。 (4) AN2分子含有非极性键,属于单质, 含有键和键; BCO2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碳和氧原子之间形成双键,含有键和键;CCH2Cl2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碳原子和氯原子都形成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键;DC2H4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双键,分子含有键和键;EC2H6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键;FCaCl2中只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GNH4Cl含有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属于键;(5) 同周期从做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依次增大趋势,但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小,所以Na、Mg、Al第一电离能的由大到小的顺序MgAlNa。【点睛】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依次增大趋势,但是核外电子排布中若出现全空或半空的情况,则原子结构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