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寒假学考复习题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810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寒假学考复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寒假学考复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寒假学考复习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寒假学考复习题1考查知识点:1、翻译2、锦瑟鉴赏3、文言文阅读陈情表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效果自评:一、翻译以下句子: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二、5、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A全诗渗透了诗人清凉落寞之感,饱含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B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题目“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C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喻世事的变幻及自己“华年”时理想的破灭,显示了作者伤逝的情怀。D第三联作者又使用了两个典故,借用“沧海遗珠”的同时,还揉进了“鲛人泣珠”的传说,一种复杂的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A夙遭闵凶 B慈父见背 C门衰祚薄 D而刘夙婴疾病7下列句子最能说明作者进退两难的一句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既是高度概括,也激起了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B作者从小依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奉祖母十分孝顺,如“臣侍汤药,未曾废离”。C“特下”、“切峻”、“责臣”、“逼迫”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皇帝征召的急迫。D作者表面上是在恭维皇恩浩荡,实则是在痛责当政者不体恤自已这番苦心。语文科 作业(二)_月_日 用时25分钟 考查知识点:1、翻译2、咏怀古迹鉴赏3、文言文阅读阿房宫赋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效果自评: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二、5、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A首联起句突兀奇绝。山水、江村,一大一小,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而“尚有村传达出的是“斯人已去”的寂寞。B“朔漠”茫茫,“黄昏”沉沉,笼罩着瑟瑟“青冢”,烘托出了肃杀渺茫的凄惨气氛,不由使人觉得“此恨绵绵无绝期”。C本诗揭示了王昭君不幸的根源在于君王的“美恶不分”,并以古讽今,慨叹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谴责君王的昏庸无能。D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一位不幸的心中充满怨恨的女子。她怨生前不见遇,怨死后不得依怨小人多险诈,怨君王不赏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C戍卒叫,函谷举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宋人;是指宋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语文科 作业(三)_月_日 用时 25分钟 考查知识点:1、翻译2、念奴娇鉴赏3、文言文阅读兰亭集序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效果自评: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二、5、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6解释下列加点字A引以为流觞曲水 B信可乐也 C虽趣舍万殊 D向之所欣 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体现作者“信可乐也”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良辰、美景、贤人、雅事等方面描写兰亭聚会的盛况。B第二段主要辨析“生”与“死”的关系,主张珍惜生命,及时行乐。C选文以聚会欢愉,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乐”与“痛”对比鲜明。D语言骈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富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