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27688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姜堰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xx年的第一场雪,是冬神最kng慨的馈赠。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xun耀自己曼妙的身姿,它让少女清澈的双眸更加明媚动人,它让少男纯真的脸庞更加神ci奕奕,它于无声处孕育着下一个png勃的春天。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电影无问西东近期正在全国热播。B.“中国天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C. 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D.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3下列句子中美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国家宝藏节目,为我们破译了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密码。Bxx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一八年新年贺词。C倡导创新文化,要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创造与保护。D考场上能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题1分,第题2分)天上的明星现了, 。 ,疑义相与析。不识庐山真面目, 。一夫当关,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铁马冰河入梦来。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5名著阅读。(6分)(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抡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选文出自西游记中的 (填章节名),作者是 。(2分)文段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怀仇恨泼猴”? (2分) (2)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猎人笔记是德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B李汝珍的镜花缘,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C“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刻画的是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D.朝花夕拾这部小说共收集11篇文章,狗猫鼠是第一篇。6语文实践活动。(8分)你所在班级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活动一:宣传框】(1)下面是徐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2分)读书的好处: 【活动二:资料栏】材料一: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如今,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材料二: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1分)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现象: 原因: 【活动三:辩论台】(3)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写出反方辩词。(3分)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吸引人。我方相信 ,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反方: 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孔尚任的甲午元旦,完成第7题。(6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注】孔尚任写此诗时已六十六岁,离开官场,在家乡曲阜简居。颠,头顶。偏,不尽。鼓角,泛指乐器。梅花即梅花落,乐曲名。7(1)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2分)A.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试从感官角度赏析五、六两句的精妙。(2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狼三则(其三),完成8-11题。(14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伏:躲藏。苫:用草编的席子。盈:满。豕(sh):猪。移时:过了一段时间。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奔入伏焉 ( ) 令不可去 ( ) 股直不能屈 ( ) 遂负之以归 ( )(2)下列选项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屠急捉之 A得一人之使 B因往晓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夫君子之行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屠夫杀狼”的高明之处。(2分) (三)阅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节选),完成1214题。(10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2.分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4分)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我们时代的英雄(宋庆龄) (四)阅读李汉荣的寂寞的鞋子(有删改),完成15-17题。(11分)黄昏,我去郊外散步,走得很远,这些年我散步越走越远,不走远,很难找到乡村的踪影和气息。城市像摊烧饼一样越摊越大,周边很多美好的村庄都被毁掉了,取而代之的水泥钢筋之城,除了定时或不定时向城的四周免费供应大堆大堆垃圾、一沟一沟污水以及一浪一浪雾霾,从此再不分泌露水地气,也不生育虫鸣鸟语。随着城的扩大,诗的意境和意象,已被大量删除。城的扩大,也扩大着心的寂寞。我在乡村长大,怀乡恋土成了我的严重心病,若过几天不踩踩泥土,不走走田埂,不沾几滴露珠,不和草木绿叶打个照面,不说别的,就是我脚上的鞋子都很难受,它好像不会走路了,人海里勉强走着,它老提不起神,有时迷路,有时走得慌张,不小心还踩了别的鞋跟,害得我不得不向别的鞋子道歉:对不起,没踩伤吧?有一个深夜,朦胧中,看见我那双疲惫的鞋子蹲在床前,大张着口在对我说话,可惜我听不懂鞋的语言。我就同情地望着鞋子,过了一会儿,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的月光洒进屋子,洒到鞋上,眼看就要洒到鞋里了,可是那一小溜月光却迅速离开,向窗外偏移,鞋子大张着的口嗫嚅着,很是失望,我听到了它的叹息。哦,它是想好好看看久违了的故乡的月光,那月亮正好是从靠南的我老家的方向走来的,这双鞋子是去过我老家的。那天夜里,在老家的田埂上它认识了我老家的月亮,现在,它看见老家的月亮来看它了,虽然只看见小半张脸,但很面熟,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我赶紧从床上下来,移动鞋子,把它放在月光正在照着的地方,并且随着月光的移动移动它,一直移到阳台上,再不能移动了,再移动我和鞋子就从九楼跳下去了,危险。我只好把鞋子捧在手里面对着月亮,让远道而来的故乡的月光,摸摸鞋子憔悴的脸,喂饱它饥饿的心。第二天早晨醒来,想起昨夜的情节,看那鞋子,却没什么异样,鞋里除了鞋垫和灰尘,并无别的,月光、露水及草木香气,都没有。才知是梦。我梦见了寂寞的鞋子,其实是从鞋上看见了我自己的寂寞。15.文章以“寂寞的鞋子”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6.赏析第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1)“嗫嚅”本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赏析“嗫嚅”一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 17.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A.第段中“免费供应”,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的扩张以毁掉乡村为代价的痛心与嘲讽。B.第段中“踩踩”“走走”,采用叠词,富有音律美。C.第段中画线句,写出“我”的“难受”“提不起精神”。D.第段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月亮身上寄托的情感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情感完全一样。(五)阅读王春迪的传菜师傅(有删改),完成18-21题。(19分)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鲫鱼刺儿似的。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每逢此时,大灶小灶就得齐上阵。这次,海爷过寿,更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请客这天,老汉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进门时,还带来一张一人多长、一臂宽的木托盘,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大伙儿不知道干啥用的,就见他靠在井边,用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擦。烧火时,老汉开了口,交代灶上的伙计,一会儿上菜时,把菜放在这托盘上,其他的事儿,交给他来办。大伙儿不知其意,等着看他的把戏。海爷开始说祝酒词了。往常,海爷一张嘴,就意味着灶上的菜要下锅了。这时,只见老汉将鞋一脱,换上一双草鞋,用白头巾将头一裹,就和伙计一道,将盛满菜的盆盆碗碗,密密麻麻地搁满了托盘。随后,他马步一蹲,几个人将托盘搬到他头上,那托盘便像粘在他头顶一般。老汉长长地吆喝了一声“上菜喽”;而后,就见他在席间健步如飞,或转弯下蹲,或金鸡独立,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眨眼间,这一托盘的热菜,稳稳当当地送完了。转了一圈回来,大伙儿看那托盘,愣是一漓菜汤都没洒!而那老汉,气定神闲,大气都不喘!六六三十六桌亲朋,每桌二九一十八道热菜,全是这老汉一人传送的,整个过程,不过三两袋烟的工夫。搁往常,十几个人来来往往,手忙脚乱的,菜送错桌的,撞人怀里的,把菜汤滴到别人身上的什么岔子没出过?平日里,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绝活儿?席上亲朋纷纷拍手叫好,直夸海爷府上能人多!海爷得了脸,散了席,招手让管家把老汉喊了去,当面赏了二两银子,还嘱咐管家,把他转到小灶上去了。谁不知道,那儿活儿轻,油水还高。事儿传到了灶里,大灶小灶的师傅都不服气。这天,小灶里的大厨,见老汉散着手,闲坐在马扎上搓裤脚的泥巴,心里不爽,便招呼老汉,喂,老哥,帮我切个土豆吧,晚上,大奶奶想吃酸辣土豆丝。别小看切土豆丝这活儿,小灶里的这个师傅切出来的丝,条条细得能穿针眼!大厨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锅子。捏着土豆,老汉也不说话。一把刀,三两下,一个土豆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而后,他用刀沿着圆柱,开始削出一张又长又窄的片,将圆柱全部削完后,将切好的长片再卷起来,最后像切面条一样切好抖开,瞬间变成一根根一臂长的土豆丝那天,在一旁看傻了眼的爷们,终于明白,为啥老汉平时不靠锅边不拿刀勺,只是偶尔传个菜了。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18.写人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说说第段、第段两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8分)(1)第段(4分): (2)第段(4分): 19.第段的“把戏”能否改为“绝活儿”?(3分) 2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A.第段中加点字“得”,意思是“必须”,体现了海爷府里雇人之挑剔。B.第段中“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其实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老汉不是一般人,身怀绝活儿。C.第段详写老汉精彩灵巧的传菜,是小说的高潮,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D.第 段以小灶师傅切土豆丝的功夫与老汉切土豆丝的绝活儿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老汉技高一筹。21.(6分)阅读本文第 段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皇帝的新装这两篇文章在结尾处都揭开了真相,试分析它们在揭示真相和表现主题方面有何不同。 三、作文(60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每个人也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每个人都很不一样。请以“你很不一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xx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1.(4分)慷 炫 采 蓬2. (2分)C(“近处”前用分号) 3.(2分)B(A 没有主语,去掉“通过”;C动词语序不当;D双面词前后不照应,可改为:“关键在于能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4. (8分,每题1分,第题2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奇文共欣赏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万夫莫开非宁静无以致远 夜阑卧听风吹雨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6分)(1)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吴承恩(每空1分,共2分)(2分)“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1分)。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 (1分)(2)(2分)B (A德国改为俄国 C 描写寿镜吾老先生 D是散文集,共10篇) 6.(8分)(1)(2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2)(3分)现象:进书店买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学生更愿意进行掌上阅读。(书店文化逐渐衰弱,掌上阅读成为时尚。)(1分)主要原因:掌上阅读成本低;方便快捷;便于保存,更新也快。(答对两点即得2分) (3)(3分)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1分)。网上阅读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阅读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长期网上阅读会影响视力(2分)。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全分) 7.(6分)(1)(2分)D (写重阳节)(2)(2分)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放爆竹、贴春联的春节习俗(1分),表现作者孩子般的童心(1分)。(手法1分,人物特点1分)(3)全诗描写他简居生活的恬静和愉悦心情。(2分)8.(6分)(1)(4分)跑 离开 大腿 背 (2)(2分)B(B和例句:代词;AD“的”;C助词,不译。)9.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一处1分)10. (4分)(1)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2分)(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分)11.(2分)“奔入伏焉”躲藏起来是高明处一,“急捉之,令不可去”让狼无法挣脱是高明处二,“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让狼皮肉分离不能动弹是高明处三。(答对两处即得2分)【译文】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入。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12.(3分)双重否定,语气斩钉截铁,强调“无一例外”(1分),突出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被白求恩精神所感动(1分),更加表达对白求恩精神的赞美、敬仰之情(1分)。13.(3分)对比论证(1分),突出强调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分)。(也点出了向他学习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号召全党学习这种精神。此处只作讲评用,不作评分点)14.(4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对同志极端热忱 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忠诚(答对4点得全分) 15.(3分)用拟人修辞,赋予鞋子人的情感:寂寞(1分);设置了悬念:鞋子怎么会寂寞?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概括下文要写的内容:鞋子为什么寂寞?(1分)16. (6分)(1)(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鞋子眼看月光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将要洒到鞋里,却迅速离开的万分失望(2分)。(2)(4分)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鞋子拟人化,把鞋子比作船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鞋子很想好好看看自己的老朋友老家的月亮(1分),表达了“我”的思乡之苦(1分)。17.(2分)D (情感不一样,本文是思乡,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18.(8分)(1)第段(4分)采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2分),写出了老汉身材瘦小、貌不出众,甚至有些呆滞,(1分)为下文写老汉的绝活儿做铺垫,有欲扬先抑之效果(1分)。(2)第段(4分)主要运用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传菜动作之麻利灵巧(1分),与前文的“呆”形成强烈的对比,也与下文往常十几个仆人手忙脚乱送菜形成对比(1分),从而更好地突出了老汉的绝活儿(1分)。19.(3分)“把戏”带有贬义,表明大伙儿不知老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老汉的不屑与怀疑,(2分)若换成“绝活儿”,则表明此时老汉已得到了大伙儿的认可,那下文写老汉传菜之精彩也就没多少看头了(1分)。20.(2分)D(D是侧面烘托)21.(6分)揭示真相的不同(2分):一个是让孩子戳穿骗局,指出真相;一个是让看傻了眼的爷们恍然大悟,明白真相。表现主题的不同(4分):皇帝的新装结尾突出孩子敢于说真话,与大人的虚伪、逢迎形成对比(1分),同时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1分)本文直接揭示主旨:“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做人、做事要谦虚低调)(1分);同时照应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