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2233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1. 徳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山,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转变时期。中国在这一轴心时代”的表现是A. 分封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C.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思想交相辉映D.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属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故A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在秦朝,故B错误;当时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故C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并不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范围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时间的选项,得出“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 “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逝遥自在、恣肆熵狂而独得其乐。下列能衍到他们推粜的名言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力桀亡”B. “选天下之贤可街,立为天于”C.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D.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迠,道法自然”【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道家思想3.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 反映了同家衰败在所难免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衰败在所难免,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故B排除。材料信息的重点也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4.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奋秋繁露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孔子改制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繁露儒林外史均未吸收外来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孔子改制考是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吸收了外来文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5.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陆九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说明该思想家主张内心明晓仁义或天理比通过外在手段知晓天理更为重要,显然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心学主张无关。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6.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大约三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股“崇实”务实”的社会思潮,过去学术界有的人把它称之为“早期启蒙思想”,有的人把它称之为“经世致用思潮,近几年则通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下列属于这一“思潮” 代表人物的是A. 朱熹B. 沈括C. 顾炎武D. 曹雪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经世致用思潮”,可以判断这一“思潮”是指经世致用思想,顾炎武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故B项错误;曹雪芹是文学家,故D项错误。7.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竞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该观点应是A. 水是万物的本原B. 感觉即知识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美徳即知识【答案】C【解析】由“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普罗他格拉的的主张,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本题答案选C项。AB不是普罗他格拉的;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和主张,普罗他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8. 文艺复兴揭开了宗教神秘的面纱。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名言:“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说明A. 文艺复兴仍借助复兴古希腊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B. 人们找到了自我,不再信奉上帝C. 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D. 封迚专制制度受到了沉重打击【答案】A【解析】材料“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反映了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故A正确;当时人们仍然信奉上帝,故B错误;启蒙运动时期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故C错误;文艺复兴并未使封建专制制度受到沉重打击,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的实质出发,区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9.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记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 反民主的民主革命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的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并非反教皇、反宗教,故AC排除;从“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的信息,联系课本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本质上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宗教改革不是民主革命,排除B。10.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 以民意制约权力B. 以道徳制约权力C. 以权力制约权力D. 以权利制约权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所以答案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1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的发明是A. 指南针B. 火药C. 针灸疗法D. 印刷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替宗教改革开路”的发明是印刷术。因此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印刷术12.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力子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整、句式齐整,适于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来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故正确,符合题意;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属于唐诗的特点,明显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排除ABD。所以选C。点睛:本题采用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本题中关键是首先理解“词”的概念,然后依据所学采用筛选法即可。13.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烟花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据材料甲骨文和楷书的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有象形的特点,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正确;楷体汉字形态不是直接演化于甲骨文,中间还有其它汉字形态,故A项错误;草书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不是楷书,故B项错误;甲骨文字是可以识读的刻画符号,故C项错误。故选D。14. 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祌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 进化论B. 相对论C. 量子论D. 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解析】17世纪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D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故A错误;相对论在20世纪初,故B错误;量子论也在20世纪,故C错误。故选D。15.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 达尔文的进化论C. 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内容之一认为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因此推翻了上帝的作用,显然B选项符合题意;A项伏尔泰的天赋人权主要是强调人的作用,与题意无关;C项马丁路德的新教更不符题意;D项相对论探索的与揭示的是宏观世界,与题意无关。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生物学进化论【名师点睛】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3)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16.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 电力与蒸汽B. 电力与钢铁C. 蒸汽与煤炭D. 煤炭与钢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电力与钢铁17. 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 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 该漫画描绘的是维新思想的特点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以西方科技来维护中国封建制度,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故D正确;该漫画并不能体现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A错误;该漫画与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无关,故B错误;该漫画也没有反映维新思想的特点,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以西方科技来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8.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 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 “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D.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二者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都在“托古改制”,都在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托古改制”19.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入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A. 洋务运动时期B. 新文化运动时期C. 戊戌变法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维护传统文化,故A错误;戊戌变法时期借助传统文化宣传变法,故C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也看中国书,故D错误。故选B。20.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改良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等字眼意在强调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民生方面的问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主义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权主义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没有改良主义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1.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A. 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B.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C.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D. 坚决反对封述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仍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不可能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C项错误;反对封建专制属于就三民主义内容,故D项错误。2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20周座谈会上说:“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下列文章或著作符合这一论点的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1956年论十大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故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国民革命时期,故错误;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C。23.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外形势发展和我们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A.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主题B.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 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南方谈话”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选D。A和B不是南方谈话内容;C是中共十五大。24.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 “文化大革命”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 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从1953年至1957年,“一五”计划促进了当时科技发展,故A正确;“两弹一星”成果是在1964年后取得的,故B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科技成就,故C项错误;“南优2号”是1973年培育成功,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再扣住题干的时间界限,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5.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进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髙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己经过去了,我国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运进了20迓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迂设高潮”出现的是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 大跃进”运动的发展C.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双百方针,所以答案选A;B是经济方面,排除;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排除C;D是在1979年提出的“二为”方向,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影响26.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H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A. 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 “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C. 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 “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答案】A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27.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A. B. C. D. 【答案】B【解析】材料“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反映了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属于浪漫主义,故错误;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故正确;安娜卡列尼娜也属于现实主义,故正确;约翰克里斯朵夫也属于现实主义,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8. 人们评论一个艺术流派:“(他们)拥抱现实生活但是以不同的方式。别具一格的是,他们对色彩、光线和光学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下列画家属于这一流派的是A. 徳拉克洛瓦B. 凡高C. 列宾D. 毕加索【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对色彩、光线和光学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反映了印象画派的特点,徳拉克洛瓦属于浪漫主义,故A错误;凡高属于印象画派,故B正确;列宾属于现实主义,故C错误;毕加索属于现代主义,故D错误。故选B。29. 文学艺术适时代的产物,同吋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両兴起B. 第一次世界大战01发的西方社会栉祌危机一一印象派绘画产生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质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一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其余ABD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30. 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与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 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B. “从黑喑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C. 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 受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答案】C【解析】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体现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故C正确;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他的座右铭也受到启蒙思想影响,故B错误;材料与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无关,故D错误。故选C。本卷共4小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泰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椎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阅读材枓,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答案】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据材枓“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椎拉丁语形成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结合所学即可从汉语使用至今、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等方面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不同点。再从历史悠久、文明的重要载体、形成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等方面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相同点。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畋,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因,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防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毎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一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材料中唐太宗认为陏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衫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答案】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正人与正己相结合。【解析】本题据材料“防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等方面说明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再综合上述材料“则自内省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即可从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正人与正己相结合等方面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进,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査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査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江河所终极。死后该教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一(上谕档(道光朝)U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査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上谕挡(道光朝)(1838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答案】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答出两点即可)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罚办吸食者。【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大为风俗人心之害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等方面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再从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罚吸食者等方面概括措施。34. 阅读下列材料,固答问题。材料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禆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岛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未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怿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朱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懦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佥重新走向和谈。据宋史虞允文传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并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答案】意义: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的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作为: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解析】(1)把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结合,据本题材料总结采石之战对宋金战争形势的扭转意义,据所学知识点明它对南宋政治经济等的影响。(2)阅读材料后,总体上感知虞允文的作为,突出其军事才能(才)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德)。【考点定位】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杰出历史人物宋金战争中的军事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