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981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29分)1. (8分)补全成语。_枯拉朽 屏息_声 油光可_ _无消息藏污纳_ 正_危坐 筋_力尽 _颜悦色2.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不知道他喜欢去哪里旅游?B . 花市上有蝴蝶兰,水仙,牡丹,山茶,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C . 他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报”上发表了。D .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B .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 .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D .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4. (10分)补充句子_ ,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落红不是无情物,_。(己亥杂诗)_ ,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潮平两岸阔,_。(次北固山下)_ ,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鼓作气,再而衰,_。(曹刿论战)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描写战火纷飞,家书难至的诗句是:_ , _。你的朋友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请你写出能激励他走出困境的诗句:_ , _。5. (2分)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_。6. (5分)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37分)7. (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注: “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1)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诗句的妙处。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8. (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B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三次C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接纳D . 哙拜谢谢:道歉(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樊哙侧其盾以撞不敢兴兵以拒大王B . 若属皆且为所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吾其还也D . 因击沛公于坐因人之力而敝之(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客何为者也?A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B . 夫晋,何厌之有?C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者9.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这个社会在严罚不读书的人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家长做出口是心非的应允。你心里是不是也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读书太多的人,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总之,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 , 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例如,XX初中辍学,然而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身为部门经理的XX,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千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还未成熟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9人。估计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上的人。帖子最后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科举落第者;因此结论是读书无用。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熟悉,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不知名,生活的不好;第二排人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却并不招人待见的。更重要的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学习好,又在当时社会创造价值、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同样,没有上个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有,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人那么多,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反智思潮一样不弱,并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的一条路。那时候有没有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小,25-32岁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生的薪资,平均年收入也就多了几千美金的样子;五十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翻,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出生于香港的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这句话说得真狠。(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圭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圭表”,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用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二是借指准则或法度。三段的划线词“圭臬”是其“第二个义项”。B . “忽悠”有两个意思,一是“晃动”,二是“用谎话哄骗”。第四段划线词“忽悠”是其“第二个义项”。C . 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也指考试不及格。古代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泛指考试、测试不成功或比不过别人。第5段划线词“落第”用其本义。D . “崩盘”词典上解释为:指股票、期货等市场行情短期内持续大跌。第10段划线词“崩盘”用在这里指意志瓦解、理想破灭。(2)认真阅读短文,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短文第一段,以第二人称反问句式,将持有“读书无用”观点的年轻人的常态予以生动地刻画,揭示出“读书无用”成为年轻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现象。B . 短文前三段针对“读书无用”展开论述,从身边的现象和网络上的段子说起。C . 第四段笔锋一转,指出“不爱学习的孩子”,将会用自己疯狂的青春换来一生的卑微。D . 这篇短文是从一篇博文中选节的,博文共有四个部分。博文的最后作者说:“当你不想学习,或者厌恶学习的时候,请记得告诉自己,现在的努力都是以后能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这个结尾和第四段都运用了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从论证思路上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列举朋友圈里的一个帖子:有人通过对比清朝几位科举状元和科举落第者在当今的知名度,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B . 第段指出帖子中的内容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指出列举的名人为少数,所占比例不大,批驳“读书无用”的观点。C . 第段紧承第内容,通过列举当下中国没有上过大学却通过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了大钱的人只是少数,不能代表所有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这一实例;进一步强调“比例”问题。D . 第段,通过美国社会50年前和50年后拥有学士学位和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在薪资、岗位方面的实际情况,摆事实,打比方,有力地论证了读书的重要性。10. (20分)课内经典文段阅读。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检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采,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检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措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裸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未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2)请你根据第段中加线的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3)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4)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春秋时期,子罕拒绝了一个宋国人向他献的宝玉。他对献玉的人说:“我把不贪婪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今,你把它给了我,我们两人都将失去自己的珍宝。不如让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珍宝吧!”美玉是珍宝,美德也是珍宝。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各异,对珍宝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她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成功的经验,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深刻的教训请以“珍宝,就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29分)1-1、2-1、3-1、4-1、5-1、6-1、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37分)7-1、8-1、8-2、8-3、9-1、9-2、9-3、10-1、10-2、10-3、10-4、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