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809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选自呐喊,从题材上说属于小说。B . 说明文有其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C .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仆先生追悼会上的演讲,地点在昆明。D . 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食马者不知马”。2.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B .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C .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D .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3. (2分)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_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A . 肌肉力量、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锻炼的毅力B . 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C . 锻炼的毅力、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肌肉力量D . 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形体美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B .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C .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D .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5. (7分)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知各位同学: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 , 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2019年5月8日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的写法是“_”。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孤帆远影碧空尽:_ 脱鞍暂入酒家垆:_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客舍青青柳色新:_ 劝君更尽一杯酒:_(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颈联)A . 风高;还B . 风高;回C . 高风;还D . 高风;回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 (2分)根据要求回答。“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两个主人,一个是天使,另一个是魔鬼。在人的一生中,精神世界中的两个主人相伴共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使每个人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请你在理解以上语段的基础上,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备选人物:李逵(水浒传) 匡超人(儒林外史)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曹操(三国演义)我选_,分析:_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终古高云簇此城,_。(谭嗣同潼关)(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写出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_,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尤其是“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对“争”字作简要赏析。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 (11分)综合性学习亲爱的同学,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找到归宿。我们现在就要成立班级小小图书馆,开展借书捐书和读书活动。(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你将用怎样富有鼓动性的话号召同学们参加活动,积极热情地给班级小小图书馆借书捐书并热爱读书?请写在下面。(2)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4分)【示例】项目:带着你的爱书加入我们的班级小小图书馆目的:在文学的道路上互通有无,携手进步项目一:目的:项目二:目的: (3)大家借出的及捐出的书阅读权属于全体同学,所有权仍然属于原主。你捐出的爱书被赵晓亮同学借去看,三个星期了,你想让他快点放回书柜,该怎样跟他说明,既让他养成及时还书的习惯,又不伤害你与他之间的感情?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0. (13分)(2015江苏扬州)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选自明史,有删节)【注】刊落:削除,删去。衔:怨恨。渎:轻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监司大骇,延之校书(_) 益两使促之 (_)使者恚 , 欲收悦 (_) 使者下阶谢,乃已(_)(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A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B .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C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D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3)翻译下列句子。悦不迎,岂有恙乎?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_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_(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11. (16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井题名记秦观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 , 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 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注释】秦观:宋代词人。文中“辨才”“参寥”都是他的朋友。会稽:今绍兴。龙井:地名。普宁:寺名。篮舆:竹轿。霁:雨后放晴。雷峰:与“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以书邀余入山_比出郭,日已夕_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_谒辨才于朝音堂_(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出 雷 峰 度 南 屏 濯 足 于 惠 因 涧 入 灵 石 坞。(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的内容简要分析。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12. (20分)阅读习惯成自然,完成问题。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简要概括段的论证过程。13.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 , 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有删改)(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段中划线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段划线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 . 第段划线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C . 第段中划线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D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14. (20分)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苗族服饰:人间最美丽的彩虹材料一:黎峨道中(清)查慎行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仡佬打牙初嫁女,花苗跳月便随郎。(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注释】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仡佬( l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花苗:苗族。材料二: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钢、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材料三: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 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在姑娘的头上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作“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材料四: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自然生长。(摘自服装,有删改)(1)下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红颜色裹头妆”描述了苗族青年男女身上穿的颜色鲜艳。B . 苗族的头饰和服饰上能发现很多三千年前古代编织物上的图案花纹。C . 苗族服饰“兰娟衣”,是苗族历史的记忆,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D . 苗族人只有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苗族服饰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苗族同胞绣有传统图案的服饰上对苗族同胞的理解。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题目一:我的世界不会_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任选一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若选题目一,把半命题补充完整,若选题目二,依据材料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5-1、5-2、5-3、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1、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1、9-2、9-3、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12-1、12-2、12-3、13-1、13-2、13-3、13-4、14-1、14-2、14-3、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