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662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鄂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鄂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这种不受嗟来之食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B . 投票的结果一出来,众人都傻眼了,面面厮觑 , 就连当事人杨林也没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C . 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 , 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而堪称一绝。D . 家教家风如种子破土,不可见却有千钧之力。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B . 到明年,我省将形成开发、销售、生产、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C . 华为在2019年1月推出的5G多模终端芯片,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全面开启5G时代。D . 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使我市到广州南部的行驶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人生若只如初见,_。(纳兰性德木兰花) (3)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5)“唐诗崇情”:行路难中彷徨苦闷后的李白仍有“_,_”的抱负;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_,_”道尽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无题中的“_,_”是李商隐抒写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蹑手蹑脚 悴不及防 怡然自得 沾亲带故_气息奄奄 消声匿迹 巧妙绝伦 情郁于中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你班进行禁毒宣传活动,如果你是班长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这次综合性学习,你计划怎样完成任务? (1)请为此次活动写一个宣传标语。 (2)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你们班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 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选段)(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须晴日(_) 竞折腰(_)风骚(_) 窥谷忘反(_)横柯上蔽(_)(2)翻译下面句子。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甲)文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 _,_。(乙)文描写山间风景使用的是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先从_的角度突出山势峭拔,继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山中的_。 (4)甲乙两文写景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分别写出两文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蜀中有杜处士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注】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拊:拍。搐(ch):收缩。此指“夹”。掉:摆动。(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_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一日曝书画 曝:_尾搐入两股间 股: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B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C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D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处士笑而然之。(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品寂寞王晓河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着重论证了“不甘”与“耐得”辩证统一的关系“不甘寂寞”才能有深厚的积累,而深厚的积累正是不甘寂寞,大有作为的基础;而有了“耐得寂寞”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才能使“不甘寂寞”有正真的价值。B . 文章通过列举魏明伦、袁隆平、二月河、叶永烈等名人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事例典型,说理充分。C . 本文告诉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同时又不甘寂寞,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D . 文章语言典雅,且作者善于运用道理论证,使文章论证严密,又有文采。(2)下列材料不适合论证文章第段画线观点的一项是( ) A . 香港歌手邓紫棋16岁出道之时,演出机会很少,但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努力练唱歌,练体能,因为连续30多个小时忘我训练而大病一场,她也无怨无悔。B . 诸葛亮躬耕陇亩,淡泊名利,他甘当一介农夫,在寂寞中收获富足。C . 冰心年少时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脑海里尽是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她化寂寞为痴,在喧嚣的尘世扫出一方净土。D .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字,甚至在睡觉时还揣摩着名家书法。因为手指不停地在衣服上练字,时间一长,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3)谈谈你对“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这句话的理解。作为初三学生,中考在即,请结合本文及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耐得住寂寞”? 9.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的春天陈荣力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大片江南的田野。往日,对江南乡村的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那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耕耘、种植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更让这幅画图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春天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等具象春天的摄录和写真,也包括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等抽象春天的乐享与滋润。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和我“结对”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送给叔叔。”她一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今年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样,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有删改)(1)上文写了“我”对江南的春天三次不同的感受,每次分别是因为什么而感受到什么?请分点简要回答。 (2)根据要求答题。 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请从用词的角度品析这个句子)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结合上下文,谈谈这个句子的含义)(3)第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分析。 (4)阅读第段,结合文章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调动你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材料文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果实的贡献是珍贵的,花儿的贡献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作绿叶的贡献吧,谦逊而专心地垂着绿阴!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二)请你用上“科技”“未来”“环绕”这三个词语,以“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没有见到阳光”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名著阅读。 _(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6-4、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9-1、9-2、9-3、9-4、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