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643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鲁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鲁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伫(ch)立 叱(ch)咄 褶(zh)皱 惟妙惟肖(xio)B . 拮据(j) 绮(q)丽 倔(ju)强 期期艾艾(i)C . 伧(cng)俗 哂(shn)笑 绯(fi)闻 鲜(xin)为人知D . 荣膺(yng) 惩(chng)戒 柔嫩(nn) 妄自菲(fi)薄2. (2分)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窗,注定要与诗词 的。古诗词中 就有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毛滂的“ 窗破月寻人”因此,人们一般都与窗十分 。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绝无半点诗意的“ ”。人如遭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那就连窗也变得硬邦邦、冷冰冰的了,此时的窗,就有了某种 的意味。A . 结缘 信手沾来 亲近 铁窗 警世B . 相遇 信手沾来 亲密 窗棂 劝诫C . 结识 信口雌黄 亲近 窗户 警告D . 邂逅 信口雌黄 友好 铁窗 劝慰3.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B .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C . 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D . 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4.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快点儿!”他急切地说:“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B . 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C . 我很喜欢这个城市,绿化带、霓虹灯、立交桥等都让我十分着迷。D .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5.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词中的“忆昔”和“三更”很好地呼应了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B . “杏花”一句,既点明了宴饮的时节,又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绮丽的画面。C . “闲登小阁看新晴”一句点题。“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回忆中的事与目前处境联系起来。D . 全词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 哥哥的愿望: _杜鹃的愿望: _(2)最后一段“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在这一句中,女人 “悲痛”是因为: _“温暖”是因为: _(3)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5)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 7. (14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拜谒芦苇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童年的故乡,河边和塬下都有芦苇,美丽婆娑,绵绵一片。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春天都是从那里开始绿的。春日里我们像野孩子一般,欢快的影子在绿绿的苇子里蹦窜。明净的阳光追逐着我们,洒在苇子上,也温暖地绽开在我们脸上。苇叶如剑,顺手掐一枝,卷成苇笛。不一会儿,芦丛里便悠悠地飘起苇笛的合奏。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的呢哝着。站在高处看,那芦塘如一幅青翠的长卷;深深的芦丛是鸟的家,总飘着鸟们的低吟或高歌,此起彼伏。盛夏狂风骤雨会常来,风雨中的芦苇翻腾起伏,像泛白的巨浪,像燃烧的绿色火焰。傲岸的身躯扑伏弯曲,它们侧身相依,紧紧挽在一起,伴着阵阵轰鸣,如旗如幡地漫卷飞扬,任风暴从它的肩背上卷过。一阵阵雨瀑倾泻着,击打着不论风雨怎么肆虐,它们一直扑伏着抗衡着。不论多久,风雨总会过去,当云开雨住,它们颤动一身血雨,又挺起胸,湿漉漉地齐刷刷地立起,昂头向天。威武雄壮,像一群摧不跨,压不倒,却能以柔摧刚的王者。它告诉我,在遭逢厄运的风雨时,要守住心中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后来长大了,我看到了河中沙洲上的另一片芦苇。那是一个秋水暴涨的午后,我的心绪如水一般苍茫。坐在河边的坝子上,看一河卷着杂物翻滚着的浑黄的洪水。河中央狭长的芦洲,全被洪水淹没了,只露出一片细长的苇尖。它们在洪流中扎挣着,时隐时现。这急流,这扎挣着的苇子,霎时让我的心为之颤动。那漫漫湍流,正在演绎一场求生的悲壮与惨烈。水面上那一茎茎绿色是那么纤细,却不折不挠,全力支撑着它们孱弱的身躯,艰难地泅渡着。这是一片在狂流中舞动的芦苇,是一片与急流对峙的芦苇。它们坚忍得如一面面希望的旗帜,染亮我的心。它告诉我,生命在激流中,永不会倒下。秋去冬来,芦花如雪,一蓬飞絮,白发飘飘,像一群乡野里的母亲她们轻吟着生命的沧桑。我知道它们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鸟儿早已飞走,只有阳光薄而柔软地照着它瘦瘦的叶子。它曾春绿夏荣,趟秋雨,冒冬雪,走完它的四季。在它生命的冬天,只闪耀最纯朴的银白。寒风中的芦苇,每个细节都透出它生命最后的重量那白亮的黄叶和枝杆是它生命的全部。经霜后,芦叶干枯,只剩挺直锃亮的枝,那明亮的色泽,就像是它不愿凋零的思想,燃亮了冬天。它想带着这最后一丝光芒,卸下一身负累,随风雪与茫茫荒草为伍,回归大地。它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只等农人收割,堆成垛。接着人们用耙子耧净掉在芦苇地上芦叶,芦荡便干干净净地把自己交付给一场又一场风雪。从冬到春,场院里芦苇高高的垛越来越小,它们正在被剥,被剖,被辗,被巧手的人们编成席,编成草盖,编成粮仓,编成各种物什拿到集市上去卖。剩余的枝叶最后被烧,变成冬天走向春天的火焰到开春,高高的苇垛便全消失了。一夜春风,悄然而至,塘水冰融。不几日,白惨惨地芦塘不知何时又冒出淡绿的芦尖。哦,这就是它的又一次生命,只要根在,它的生命便生生不息。佛家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那是对芦苇最高的礼赞。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但你要坚守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灵魂永远是站着的。而现实中有太多弯曲的灵魂,也有太多黯淡污浊的生命。站在芦苇身边,我才发现我的渺小。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有那么一天,我能像芦苇一样,永远清醒顽强守护自己的灵魂,完整的活一生也就够了。(1)文章开头说“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芦苇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的原因。(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3)请从修辞或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的表达艺术。(4)作者在文末说“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 (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 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C .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D . 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2)甲文中的“进”是指_,“退”是指_。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甲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4)乙文第一段衍生出一个现在常常使用的成语是:_。 (5)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9.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穴中人语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渔人甚异之_便要还家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麻枲之属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3)请赏析桃花源记中的划线句子。 (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 (7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终古高云簇此城,_。(谭嗣同潼关)(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写出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_,_。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11.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金庸小说”的主题阅读【话题背景】1996年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引发了一场有关“文学经典”的论争。2004年秋,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走进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传言已久的“金庸入选语文教材”被印证,引起激烈争议。【调查数据】来自网络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的”,而将近49%的网民则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图一:被调查者看过的金庸小说数量图)(图二:被调查者对于金庸小说的态度)(图三: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各方声音】著名作家贾平凹: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很少有小说能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这也是很多海外华人在让后代学习中国文化时,往往是让他们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原因。红学家冯其庸: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网友小黎(19岁):金庸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我非常喜欢。里面刻画的人物生动活泼、经典,有血有肉,他的作品中有情有义,看完能告诉我们什么才叫人生,怎么才能成为那些英雄。【阅读指南】材料一:金庸所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仅仅是成人童话的快意恩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魂,是中国人骨子里心底里广为认同的朴素正义。锄强扶弱,侠肝义胆,悲天悯人,孔孟之道,金庸武侠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都是纯中国式的。正因如此,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长安观察)材料二:金庸之所以在众多武侠作家中独具一格,高出一筹,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生长在中国传统土壤中,是“最中国”的小说。“金庸更把人生理想融入小说,用小说讲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构筑出自己的乌托邦”。(羊城晚报)材料三: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全球华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在虚构维度的想象基调。尽管他所缔造的江湖天地建立在虚构和“戏说”之上,但这并不妨碍这种历史书写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观念深深地投映到那些沉醉于其美轮美奂江湖叙事的读者的心中,甚至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伦理道德观乃至于对人生目标的选择。(凤凰网文化)材料四: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视为一部对人性审视的范本,是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想象。金庸小说中的“侠、情”实际上是“忠、孝”在社会生活的扩大化,同时达到了自身的辩证与统一,以期人们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任侠果敢、至情至性的精神。金庸所说的侠士境界,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强调了人性对于真诚与自由的追求。(高启斌)【经典片段】A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神雕侠侣)B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天龙八部)C他本性便随遇而安,甚么事都不认真,入教也罢,不入教也罢,原也算不上甚么大事。但那日在黑木崖上,见到一众豪杰好汉对东方不败和任我行两位教主如此卑屈,口中说的尽是言不由衷的肉麻奉承,不由得大起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须过这等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狐冲可决计不干。(笑傲江湖)(1)分析【调查数据】中的三张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周末在家,小金喜欢读金庸小说,却遭到妈妈的训斥。妈妈说中学生不能读“闲书”,要把精力放在课本上。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各方声音】,你会对小金的妈妈怎样说? (3)“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金庸小说是最中国的。”请结合【阅读指南】具体说说你对金庸武侠小说的认识。 (4)金庸小说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侠士境界,请结合【经典片段】任选两例具体说说你的理解。 六、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12. (1分)阅读名著其实是一次探寻之旅,让我们一起走进探寻天地吧。 (1)【根据材料去发现】不同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任选下面一部作品,借助材料,解说应该采取的阅读方法及理由。 A红星照耀中国1936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收集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B昆虫记我竭力坚持真实第一,一丝不苟。我为了学者、哲学家,将来想去解决本能这个难问题的人而著速,我也为了而且特别为了少年而著述,我想使他们爱那自然史。法布尔昆虫记序言C飞向太空港李鸣生的作品既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大写真,也是在一个特殊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文学审视和观照他不像有的作家那样摆不脱事件的约束,把作品完全等同于事件的自然过程他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本书附录:宋玉书建构民族记忆的史诗性文本(2)【跟着作者去探寻】许多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的一次探寻并解秘之旅。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在下列表格内填写上恰当的内容。 名著作者探寻到的奥秘举例阐述红星照耀中国A_如写贺龙他的生活跟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性格虽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昆虫记昆虫的生命与生活习惯自有奥秘,并非如人们印象中的那样。B_(用两个例子阐述)飞向太空港C_在发射卫星的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13. (6分)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选择”这一主题。选择是关系的割断又是情感的重识,选择是终结又是开启,选择是请任选以下两部名著中的一部 , 结合“选择”事件谈谈你的发现。 主题名著“选择”事件发现选择水浒传林冲面对高衙内调戏自己娘子选择忍气吞声。水浒传中林冲得知娘子被人调戏,匆匆赶来“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林冲就“自先软了”。当鲁智深要帮忙教训高衙内时,林冲一句“不怕官只怕管”硬是拦下了鲁智深。林冲因惧怕权威,怕丢了官职,在面对自己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时选择了忍气吞声,可是这一忍却将他推向了更黑暗的深渊,命运就此转折。所以,林冲的这次选择是他性格懦弱的体现,也是他命运转折的开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选择从低谷中走出来,开始了文学创作。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找到弟弟孙少平希望两人一同经营砖厂。但孙少平却拒绝了。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一个充满温馨、令人感动的广告: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女人,晚上回到家,给自己刚满四岁的小孩洗脚,然后,转身到母亲房间(或婆婆房间)给老人洗脚,她的小孩看见了这一幕,就使尽他全身的小力气也端了一盆水,并晃晃悠悠地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洗脚”【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9 页 共 1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6-5、6-6、7-1、7-2、7-3、7-4、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1、8-2、8-3、8-4、8-5、9-1、9-2、9-3、9-4、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1、10-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11-1、11-2、11-3、11-4、六、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12-1、12-2、13-1、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