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6369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三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三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三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三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B . 迎面走来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C .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D . 以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为主题的“315”电视宣传活动即将开播。2. (2分)(2013怀化)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春夏之际,市场上的菜摊上摆满了白菜、辣椒、牛肉、茄子等蔬菜。B . 凉风习习,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C . 为防止类似的伤害事故再次发生,学校保卫科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 .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写作能力迅速提高。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2017常州)把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融”_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_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n_有天然优势。为了追s_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n_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改自半月谈)三、 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 (4)千金易得,亲情难求,离别之情总是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岑参逢入京使中“_,_”就表达了诗人思亲念亲的思想感情。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5. (10分)名著阅读。(1)填空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干的一件大事是_。在水浒传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人物是 , 相关的故事是:。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两位英雄有关。(2)武松是水浒中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请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武松上梁山的原因。五、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9分)6. (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食粮;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_ , _;因为成长,_ , _。7. (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3000多年前的诗经,今人甚至小学生都还能阅读,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成就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材料二: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蒋勋汉字书法之美自序材料三: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得出来的结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习汉字,他们的智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但是学习了汉字的儿童,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从5岁开始学起,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120;若从3岁开始学习三年,智商在进入学校前就能达到125至130。(日本)石井勋幼儿智力开发法(1)请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各提取一个关于汉字(汉字书写)的关键信息。(2)材料二中说汉字书写“像一种修行”,请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说一说你在书写“和(忠、信)”字时,所想到的中华经典故事及其影响。(3)一位外国总理这样评价汉字:“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思、林、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示例:意心上支撑一枚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芽小草的乳牙一冒尖就咬亮了春天的希望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8. (4分)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 , _;_ , _。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本词作于南唐灭亡后。(1)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一赏析。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10. (9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略无阙处:_。亭午夜分:_。或王命急宣:_。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九、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11.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头脑中的旅行彭程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 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 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 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 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 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B . 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C . “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D . 第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 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E . 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2)文章第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12. (6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乙】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甲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 . 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 .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C .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 . 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2)乙段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 。A . 追求人工美B . 追求对称美C . 追求自然美D . 追求人工美和对称美(3)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 . 由高到低B . 由外到内C . 有具体到抽象D . 由总说到分说13.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长途跋涉的肉羹林清玄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怎样感悟?(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3)文章为什么以“长途跋涉的肉羹”为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根据材料和要求,任选一题作文。(一)就像花儿承受了阳光雨露的恩泽,把美丽和芬芳留给大地一样,在亲人的关爱中成长的你,也懂得了用爱去回报。给爷爷洗洗脚,他脸上的皱纹好像舒展了许多;帮妈妈捶捶背,她的笑容告诉你,她很满足;安静地待在父亲身边,听他说话;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请以“与你,共度美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二)以下面的内容作为文章的开头续写作文。窗外,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操场上白茫茫一片。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语文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可是孙字涵的座位上还是空着的要求:根据续写的内容自拟题目。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3-1、三、 默写 (共1题;共6分)4-1、4-2、4-3、4-4、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5-1、5-2、五、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9分)6-1、7-1、7-2、7-3、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8-1、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10-1、10-2、九、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3-1、13-2、13-3、13-4、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