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635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22分)1. (4分)把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横线上。“真好啊”像一阵清凉的风吹皱一池春水,美妙的涟漪_就这样荡漾开去,让人心kung_神怡!“真好啊”,yn_含着对生活的感恩、对困难的藐视和对幸福的提醒。一句淳朴的“真好啊”,普通的事也会蒙上理想化的色彩,糟糕的事不再让人忧心忡_忡。在生活中要记得常说“真好啊”!2. (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B . 气质的形成包括“实”和“虚”两个方面。C . 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 . “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女排在世锦赛的表现,得到了广大球迷的信赖和很多技术专家的肯定。B . 在看了吴敬梓描写范进中举的丑态后,令人捧腹。C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经过漫长奋斗方能实现。D . 磁湖的渔歌,西塞山的鹭影,东方山的钟声,都让我听得如痴如醉。4. (12分)默写句子。 (1)泊秦淮:_,夜泊秦淮近酒家。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_。 (3)归园田居:_,但使愿无违。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_。 (5)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_。 (6)浣溪沙:_,似曾相识燕归来。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却常是忧郁:_,_。 (8)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 (9)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 5. (1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_。 6. (1分)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材料后做题为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某校有关领导对使用不到一年的新教学大楼的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项目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百分比15%22%38%25%阅读上面表格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100分)7. (2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1)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2)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3)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4)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5)全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8. (22分)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完成后面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而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名之者谁(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顾侍臣曰( ) 或因而抄录( )(2)选出“以”的用法意义和“太夫人以荻画地”相同的一项 ( )。A . 徒以有先生也。B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C . 修以风节自持D . 以塞忠谏之路也。(3)翻译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4)下面是根据岳阳楼记拟出的上联,请你联系甲乙两文拟出下联。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怀天下下联:(5)根据甲乙两文,从欧阳修的为学、为人、为官角度说说他是怎样的人。9. (40分)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选文有改动)(1)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2)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6)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8)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10. (13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题。亦慈亦让沈从文蔡永祥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2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选自散文百家)【注】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1)细读第段,说说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和文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何处。(2)仔细体会,说说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加点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照我_思索,能理解我_;照我思索,可认识人_。”(3)联系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沈从文先生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写作。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的欢笑这一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22分)1-1、2-1、3-1、4-1、4-2、4-3、4-4、4-5、4-6、4-7、4-8、4-9、5-1、6-1、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100分)7-1、7-2、7-3、7-4、7-5、8-1、8-2、8-3、8-4、8-5、9-1、9-2、9-3、9-4、9-5、9-6、9-7、9-8、10-1、10-2、10-3、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