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96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 市政府决定骋请齐先生主持筹划。B . 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C . 陈市长一片赤诚,旺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D .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2. (2分)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B . 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C . 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D . 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救人反被讹事件的屡次发生让许多人碰到类似的事选择了袖手旁观。其实世上还是好人多,只是恶被媒体放大了。B . 春风到处,冰雪融化,青草萌发,动物伸着懒腰结束了冬眠,真是妙手回春啊。C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D . 复习中,过度的向学生提要求,加压力,无异于揠苗助长。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B .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C .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D .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跟前。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B .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C . 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D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6. (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李兴濓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选自围成杂文,文章有改动)(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 (3)阅读文章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 (4)文中第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5)文中第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请从中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 7. (2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讲的:“_。”如何才能做到“入神”?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孔子是如何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孔子学了十几天,一直学同一首曲子,师襄对他说:“此曲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曰:“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曰:“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不紧不慢地又答曰:“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过了一会儿,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这个故事也许有夸饰的成分,但孔子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到了“入神”的地步。可见,入神,先要专一。对于读经典来说,只有专一才可有功。否则,一目十行,一日百篇,看似读得多,但仅仅只是与眼睛打了个照面,如何能让经典中的道理、知识与智慧化为滋养自己的养分,从而长出精气神呢?古人说得好:“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毕竟,经典在精专,研读贵纯一,既想左手画圆,又想右手画方,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不仅如此,入神,更要玩味。玩味者,探索体味也。只有探索体味,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像食橄榄那样:咀嚼良久,才有回味;品赏回味,才会深深体会到“真味久愈在”、“始觉甘如饴”的不同凡响之处。否则,经典即便如熊掌豹胎,如果只是生吞活剥一番,尽管其本身再稀缺、再珍贵,也不如平平常常的一蔬一笋那样实际、实在。毕竟,经典有神韵,神韵在道理,道理在彻底,彻底在抓住事物的根本。而对根本的东西,只有穷究之,才有可能水落石出而得之;只有玩味之,才有可能充分消化吸收之;只有充分吸收之,才有可能酿造出新鲜的血液、呼喊出新颖的话语,从而获取钢筋铁骨般的精神支撑。易系辞下中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学习经典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用,对经典尽管能做到倒背如流,无非也是如搜索引擎一般,只是“仓库”、只是“书柜”,至多算是鹦鹉能言而已;用,不仅能强化记忆,而且能形成习惯,养成风格,使精神长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为“仁”、“义”的道德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儒家经典的一个重要主张,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所以,当南宋王朝崩溃之际,作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能挺身而出,去抗击元军,而且在遭到元军突袭不幸被俘后,能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并以过零丁洋诗明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这种大智大勇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在典籍中以文化之的生动结果。这样看来,入神,说到底要致用。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来。鲁迅先生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曾说过:“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经典更须如此。(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出自这部作品的文章_(2)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A . 书到用时方恨少B . 腹有诗书气自华C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D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3)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4)第段中划线字“此”指的是_,(5)根据本文的论述,要做到“入神”,首先要_,更要_,还要_。(6)对本文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读经典必须“入神”。B . 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C . 读经典必须“入神”,方可长精神。D . 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8. (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谈独立思考茅盾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但是人类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1)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2)第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3)第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4)请用一句话写出第段的主要观点。(5)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三、 写作题 (共1题;共30分)9. (30分)“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这是著名的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下的诗句,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6-1、6-2、6-3、6-4、6-5、7-1、7-2、7-3、7-4、7-5、7-6、8-1、8-2、8-3、8-4、8-5、三、 写作题 (共1题;共3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