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测评考试语文试题(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66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测评考试语文试题(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测评考试语文试题(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测评考试语文试题(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测评考试语文试题(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积累(共10分) (共3题;共10分)1. (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的天空,因有众多平庸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独爱莲的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有许身国威壮河山的邓稼先,有要给我们shui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的闻一多,有对不幸的老王总是心怀愧怍的杨绛 , 有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粹的叶圣陶(1)请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ui_微愧怍(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改为“_”;“_”改为“_”(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平庸B . 光辉灿烂C . 力求完美D . 以身作则(4)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分)请找出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通过这次捐款活动,同学们懂得了关爱他人。B .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C . 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的不浪费行为。D . 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3. (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B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C .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D .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二、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共3题;共20分)4.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1)下列句中划线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 . 属予作文以记之C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 . 水陆草木之花(2)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B . 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C . 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D . 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诸豪杰相立畔秦 遂破楚 欲自往谢 太仆亡走汉(4)翻译下列句子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5.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1)诗中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的字是“_”。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 (6.0分)十五夜望月中用他人对月相思来暗写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三、 语言运用(共5分) (共1题;共5分)7. (5.0分)在“探究神话”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后面小题。 (1)请你为本小组这次活动确定一个探究方向如:从神话看人与自然的关系(2)许多神话中出现的事物在生活中已经成为现实,请你至少列举四种。如:千里眼-望远镜(3)请说出四个神话故事名称。 四、 现代文阅读(共25分) (共2题;共25分)8. (1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王剑冰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qi_而不舍,沥尽心血。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灌,撞)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提,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_,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有删改)【注】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1)请按照拼音写出汉字,并解释划线的字。 qi_而不舍解释:_(2)本文作者追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简洁地描述了他们所做的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爱国思乡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人物所做的事情感周定一写南湖短歌面对国难的痛苦 思念家乡联大女生_家国之思及抵御外辱的豪情_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宣传抗战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冯友兰 朱自清_勉励学子报效国家闻一多静心读书不下楼用文化救国的爱国之情(3)请结合语境,选出最合适的字填在第自然段横线处,选项是( ) 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灌,撞)了满怀。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A . 灌,拿B . 撞,擎C . 灌,擎D . 撞,拿(4)请联系上下文,在第自然段横线处填入最适合的选项,选项是( ) A . 如清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B . 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C . 如清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D . 如激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5)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师生们获得了暂时的宁静,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这句话的理解。 (6)假如今天的你踏入闻一多先生的宿舍,追寻“何妨一下楼主人”的足迹,相信你定会有许多的感慨,请结合你所了解的闻一多事迹,表达自己的感悟,不少于50字。 9. (14.0分)阅读甲、乙、丙、丁四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北岸防守的是川军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这个团的先头部队三营,就是与红军隔河举着火把齐头并进的那支川军。三营的先头连比红一军团四团早两个小时到达泸定桥,连长饶杰命令士兵立即拆桥板,但是由于士兵们实在太累,又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因此桥板拆得极其缓慢。三营营长周桂到达之后,增派了士兵去拆桥板,同时开始构筑阻击工事。天亮的时候,团长李全山率李昭营到达北岸桥头堡,南岸红军的四团也到了,双方没有犹豫就开始了射击。团长李全山命令周桂的三营负责守卫桥头堡,李昭营配置在两翼火力掩护。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这边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川军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一边向河对岸射击,一边不断地向红军高喊:“有种的你们飞过来!”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勇士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川军无法想象红军竟然这样向他们靠近了!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南岸的军号声连续不断地怒号着。红军所有的掩护火力愤怒地喷射着。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下已经靠近了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大火封住了桥头。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了火海。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接着,突击队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之中。头发、眉毛和衣服都被烧焦的红军勇士冲过了火焰,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后续梯队踩着桥板,不顾一切地过了桥,蜂拥进泸定县城。(节选自王树增长征)【乙】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沼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有生还希望。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米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丙】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丁】泸定桥又称大渡桥、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使13根铁链链为一个整体。泸定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野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汉藏不再梗阻,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荥经、汉源、天全等县召开研讨会后,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百度百科)(1)【丙】诗哪个诗句写到【甲】【乙】两文的故事。 (2)【甲】【乙】两文讲述同一个故事,请给甲文拟一个标题并阐明理由。 (3)分析【乙】【丙】文中画线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4)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译本序中说:“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甲】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乙】文没写到,你觉得这是王树增写得过分,还是斯诺写得不够,为什么? (5)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原则。王树增认为:“要求作者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下面两句话,细节有出入,你认为哪句话更真实,请推演理由。 A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B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6)请结合【甲】文和毛主席的长征,联系链接材料,谈谈要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需不需要红军精神,为什么? 【链接材料】这支部队还发现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接近成熟,官兵们喜出望外,但是得到的命令是:不准吃地里的玉米。经过再次请示,被允许摘一点玉米叶子,饿急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正煮着,在玉米地里藏了很久的主人来了,是一位藏族老阿妈。她揭开红军的锅,看见锅里煮的玉米叶子后,回家端来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连司务队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官兵们这才开始狼吞虎咽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选自王树增长征)(7)阅读【丁】文,完成下列表格。 段序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最主要说明方法(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泸定桥位置体积构造 _作比较突出架桥之艰难巧妙,体现人民智慧。泸定桥历史纪念意义(8)将【甲】文内容和【丁】文第段比较一下,他们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加以分析。 五、 写作(共40分) (共1题;共40分)10. (40分)请就水浒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名著任选一部,写读后感。不少于300字。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积累(共10分) (共3题;共10分)1-1、1-2、1-3、1-4、2-1、3-1、二、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共3题;共20分)4-1、4-2、4-3、4-4、5-1、5-2、6-1、三、 语言运用(共5分) (共1题;共5分)7-1、7-2、7-3、四、 现代文阅读(共25分)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8-6、9-1、9-2、9-3、9-4、9-5、9-6、9-7、9-8、五、 写作(共40分) (共1题;共40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