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64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8题;共24分)1. (3分)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丰润 起伏 翅翼 沉醉B . 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C . 勃发 哲人 飘逸 咏赞D . 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2. (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B .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 .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3. (3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 , 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B . 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 , 引起了当局的注意。C . 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 , 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D . 春天是到南沙赏樱花的最好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 , 流连忘返。4. (3分)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B .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是张择端,他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等。C . 清明上河图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D . 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非常难能可贵。5. (3分)选出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参观访问时说:要改善两岸关系,两岸人民必须互相_,_才能_,_才能_,_才能_。A . 化解 化解 了解 了解 谅解 谅解 和解B . 了解 了解 谅解 谅解 化解 化解 和解C . 谅解 谅解 化解 化解 了解 了解 和解D . 和解 和解 化解 化解 谅解 谅解 了解6.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B . 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C . 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D .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的涌现。7. (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启发,强调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他说:“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A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B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 (3分)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B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9. (8分)(2015辽宁葫芦岛)古诗文默写填空。(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 。(李煜相见欢)(2)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3)伤心秦汉经行处,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5)浊酒一杯家万里,_ 。(范仲淹渔家傲)(6)安得广厦千万间,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8)下见小潭,_ 。(柳宗元小石潭记)(9)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10)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_ ,_”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_,_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10. (5分)名著阅读。(1)水浒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善于通过描写相似的情节,比照映衬,在“同而不同”中能够显示英雄的个性特点。如写宋江当选为首领后,将原来起义军首领命名的“”改名为“忠义堂”,反映了起义军首领不同的追求;如写打虎后,又写了李逵杀虎,还写了二解挣虎,同是打虎英雄,却有不同的表现;写了以晁盖为首的起义军在劫法场救出宋江后,又写了大名府劫法场,同为劫法场,却体现了英雄们或“智”或“勇”的特点。(2)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以上这段文字选自名著。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弭(m):消除。鄣:阻塞。壅(yng):堵塞。彘(zh):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时时面间进_期年之后_厉王虐_国人谤王_(2)选出下列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B . 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C . 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D .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2. (11分)阅读胡忠伟读书贵有疑一文,完成小题。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向老师质疑:“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李渔颇感失望。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1)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李渔故事的作用。(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认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请你先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这个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3. (15分)阅读孙春龙的救助,完成后面小题。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人遮挡一丝寒风。看着那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走出去10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一阵寒风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我掏出兜里仅有的3张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钱包里除了一张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1元的零钞。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1)文中的“我”见到乞讨的祖孙俩后,内心情感发生变化。阅读全文,请用精练的词语概括。(2)对于一面之识的祖孙俩,第段写道:“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出表明“我”确是“多心”的依据。(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本文前后三次写到“寒风”,请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本文中的祖孙俩需要救助,学习了孔乙己一文后,你会发现生活在旧社会的孔乙己的命运更悲惨,更需要救助,如果让你去救助孔乙己,你会从哪些方面去救助他?(4)有人认为末段画线句应该改为“重要的是,我内心的悲悯已经开始苏醒”,理由是这样写紧扣文章内容,文意更直白。请对此作出评析。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 (7分)(2012泰州)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的特点。(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_。(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七、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 年4 月29 日,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忠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 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材料二】曹文轩、陈忠实肖像画(图一曹文轩)(图二陈忠实)【材料三】曹文轩访谈(节录):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材料四】纪念陈忠实的挽联: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1)结合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6年4月,中国文坛“一悲一喜”,令人感慨。B . 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C . 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D . 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2)结合材料二,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两位作家身份特征的。(3)结合材料三,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4)结合材料四,请指出这副挽联的特点。八、 写作题 (共1题;共60分)16. (60分)作文:让_走进心灵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8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9-1、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10-1、10-2、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11-3、11-4、11-5、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2-1、12-2、12-3、13-1、13-2、13-3、13-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1、14-2、14-3、七、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15-1、15-2、15-3、15-4、八、 写作题 (共1题;共60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