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41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 跳踉ling 白痴ch 啰嗦lu 更换gngB . 窗棂lng 侥幸jio 遐想xi 挑剔tiC . 缓颊xi 瘟神wn 踹倒chui 高亢kngD . 嗥叫ho 一栋dng 湍急tun 翘起qio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B . 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C . 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D . 诀别 个得其所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3. (2分)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B .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C .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D .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4. (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A . “诉衷情”是词牌名;“关河”指关山河川;“胡”意为“少数民族”;“沧洲”意为“水边”,这里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尘暗旧貂裘”意为“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B .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上片写作者回顾自己当年单枪匹马奔赴梁州参军的情形,可现实却是当年的战袍早就被尘土所封,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只能在睡梦里出现。C . 词的下片写作者念念不忘国事,可是鬓边已呈秋霜,胡人却还未消灭,感伤的眼泪白白也淌流。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D .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 (2分)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B .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C . 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D . 骆驼祥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为了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历尽苦难,三起三落,他与命运抗争最后以惨败告终。6.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他那崇高的品德和顽强的精神,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B . 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C . 我们应当认真解决和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将班级工作做得更好。D . 几个中层干部就近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古诗文默写。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 ,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_ , 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_ , _。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水封直到夜郎西”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 , _”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写出含有“河”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_ , 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8. (1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意蕴,_。如今,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mu”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连云港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chu7月,我们将在央视黄金时段的“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看到我市选手的精采表现。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muchu未雨绸_力拔头_(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4)在提笔忘字现象渐趋严重的当下,你觉得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有什么意义?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9. (7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夹批:粗中有细,虑事周全。】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夹批:前来教训恶霸,却先找借口消遣,智深智也。】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 (甲)“再要十斤寸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乙)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 】(1)本文选自水浒传第3回,请从下面四个回目中,选择一个,将序号填在横线上_。请将和鲁智深有关的四个故事,按原著先后顺序用序号排列_。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2)请仿照选文中读者对原文的批注,在甲、乙两处任选一处,在【】内做批注。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诗歌鉴赏苔袁枚(清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注释】苔:即苔藓,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1)写出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中“青春”的含义。 (2)阅读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荀巨伯:汉桓帝时人。值:遇到。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败:毁坏,舍弃。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止:停留。全:保全。(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词。故不为苟得也_ 故患有所不辟也_不忍委之_ 遂班军而还_(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_的思想。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5分)12. (5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与植物一同生长李晓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那一节一节像火车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我这一具一百多斤重的肉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囚禁在这沉闷的车厢中,在那里排泄病毒和废气。我仿佛看见,一幢一幢楼房的顶端,林立着一座又一座虚拟的烟囱,把喘息的废气飘散到天空中去,形成一团又一团阴云,将我们彻底覆盖和笼罩,让我们的身躯不断萎缩,可怜如蚁地在大地上艰难蠕动。许多年前,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我就着迷似的寻找我的瓦尔登湖。终于,在我老家的山梁上找到了一座群山环抱中的水库。我在烟波粼粼的水库旁边,相遇了几间废弃的农屋。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稻花香里的蛙鸣、满山满坡昆虫的合唱,我的身体常常呈现一种羽毛的状态。渴望在自然中生活,这只是让灵魂里穿着一双草鞋的我,于假寐之中的一次脱身。因为在人群中,我得常常紧抿厚厚的双唇,和哑巴一般的大地保持沉默的姿态。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其实已经没有了对大地表达感恩的方式。对大地表达感恩,其实,与对母乳表达感恩又何其相似啊。回归自然的最佳姿态,就是让我们做大地上的一株植物,不需借助任何想象,与大地肌肤保持最贴身的亲近。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周旋于人群中之时,我发现,我的身体总是呈没有规则的摆动,失去了最自然的生活,也失去了内心里最需要的生活。在创造着物质生活巨大繁荣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已经远离了最自然的生活?平时,我们总以为这棋盘式的建筑群就是生活的全部,在这狭隘的空间里为生计蚂蚁一般忙碌,蚂蚁一般无助,我们几乎忘记了这天幕下的大地上,还有季节的流转,还有最原始最美感的生活。当我们把房屋建在郊外,独享最豪华的别墅,采取粗暴和自私的方式践踏、占有大地,我们把肉体暂时寄存在这个大地上,灵魂是否已经脱窍?静静聆听大地之歌吧,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我们的心灵才会饱满多汁,心胸与天空一样开阔。在自然中生活,人的天性,与植物一样生长,找到最贴近幸福生活的状态,与自然友好相处,自然使一切存在于美丽之中。(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对大自然怎样的态度?(2)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对大自然怎样的态度?(3)从全文来看,第段写现实生活的状态有什么作用?(4)从全文来看,第段写现实生活的状态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6)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7)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8)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章内容,探究第段中“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的深刻意蕴。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他们至多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爱默生论自然(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章内容,探究第段中“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的深刻意蕴。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他们至多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爱默生论自然13. (2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灶台朱秀坤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居家过日子,谁家离得开灶台?砌灶简单,砖块垒就,泥巴涂抹,刷上石灰,半天就成。砌灶也不简单,得省柴,得旺火,锅要热得快,烟要出得净,还千万不能倒了烟囱民间谓之“倒灶”,须供上猪头三牲,放鞭炮去晦气的,吾乡风俗是也。灶台是一个家庭温馨和美好的见证。夫烧火,妻当锅,一个添柴,一个揉面,可爱的孩子与小花狗嬉笑成一堆。锅膛内塞一把金黄麦秸,顿时“哔叭”出一团金红焰火,将日子燃得红红火火;竹笼屉一层层加高,团团热气将农家生活氤氲得蒸蒸日上。喷香的白雾钻出窗户与门楣,与厨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互为观照,共同营造一个让他乡游子日夜思念的家。此时,缸里水满,灶台整洁,饭菜喷香,家人团圆。便是粗粝饮食,也能嚼出心满意足,十分美味。特别是烤得焦黄的饭锅巴,那香气,啧啧,馋人哪!夜了,勤劳的妻还在灶台前收拾碗筷,夫坐在灶门口搓草绳,孩子找小伙伴捉迷藏去了。一对夫妻,一个“刷刷刷”,一个“窣窣窣”,两人手不闲着,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谈些人情世故、家庭琐事,声音不高,语调平和。头顶悬下一盏白炽灯,橘黄的灯火将擦拭干净的灶台、灶阁上的油盐酱醋佐料瓶、搁在锅盖上的舀水瓢、房梁上挂着的竹篮、灶间的稻草以及墙角的坛坛罐罐,连同夫妇二人涂抹成一片微熏似的淡黄,虽是家常日子,但也平淡温暖。若是雨天,灯亮着,狗卧在锅膛门口。哪怕无人,透过窗前射出的灯光,能看到一根根雨丝闪着银光轻轻落下,亦让人感到暖意。嗅一嗅,蓦然闻到一阵诱人的香气从灶间溢出,抬头看到烟囱懒懒地冒着淡淡的炊烟,那锅膛里肯定是烤得流出糖稀的大山芋等着孩子回来吃呢。灶台是一个家庭的热闹之所。灶台上不是“笃笃笃”的切菜剁肉声,就是热锅内“哧哧哧”的烟油炝锅声,锅膛里则回应出棉花秸、芦柴秆、杂柴爿“噼里啪啦”的爆裂声,锅里面是水与米、菜与肉“咕嘟咕嘟”在跳舞在争吵,灶台下又是手拉风箱“呱嗒呱嗒”粗重的喘气呼吸声如此种种,共同合成了一曲生动活泼的灶台交响曲,天天上演,百听不厌。如今啊,连最偏僻的村野,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煲或微波炉,风箱早成古董,柴草更是进不得厨房。连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也省了,没了旧时的柴火灶,哪来的灶王爷?没了袅袅炊烟,灶王爷如何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只是,当游子归乡,看不到炊烟飘向天空的村庄,总感觉是寂寞的。看不到大灶台上翻炒的喷香菜肴,总感觉不是肠胃与舌尖想念的正宗美味。哪怕不说,心里也是空的。尽管如今城里也有农家饭、柴火灶,不过是个形式罢了,还真不是自家灶台上烹煮的那个味道,不好比的。记得我家的灶台上还有一只咸菜罐,家家都有的吧?绿釉、腰鼓形,发出幽幽青光,揭开盖子,一片诱人的老咸菜香。抓两把,炖肉,煮鱼,炒毛豆,烧茨菰汤,如汪曾祺说的:“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那是老家的滋味,乡愁的滋味啊。那年早春,老母亲去世。后事完毕,告别老屋,我又看到了那只绿釉咸菜罐,打开来,是半罐老咸菜,闻一闻,已是潸然泪下。我知道,那是老母亲腌好了,让我带进城的家乡风味啊如今,吃不上母亲腌的咸菜了。老家的灶台并没拆,还在,冷着,再没了炊烟。乡间,还有几户人家烧柴,让袅袅炊烟升上天空,点燃家的温馨,慰藉游子念叨的古典情怀与似酒乡愁。(选自2016年08月17日思维与智慧)(1)文章以“灶台”为题,有何妙处? (2)结合具体的语境,说出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嗅一嗅,蓦然闻到一阵诱人的香气从灶间溢出,老家的灶台并没拆,还在,冷着 , 再没了炊烟。(3)请赏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灶台上不是“笃笃笃”的切菜剁肉声,就是热锅内“哧哧哧”的烟油炝锅声,锅膛 里则回应出棉花秸、芦柴秆、杂柴爿“噼里啪啦”的爆裂声,锅里面是水与米、菜与肉 “咕嘟咕嘟”在跳舞在争吵,灶台下又是手拉风箱“呱嗒呱嗒”粗重的喘气呼吸声。(4)品读第段,说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作为“乡村的记忆”的灶台、炊烟已经渐行渐远,而如今的城里却渐渐兴起了柴火灶的农家饭,农家土味引得食客争相品尝。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请分析其中原因。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一)命题作文题目:这也是一种荣誉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二)自命题作文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根据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7-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8-1、8-2、8-3、8-4、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9-1、9-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1、10-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11-1、11-2、11-3、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5分)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3-1、13-2、13-3、13-4、13-5、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