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测试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335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测试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测试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测试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测试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6分)1.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_nin_m蹊跷_巴字帖_集2. (7分)文学常识填空:孟子,名_。_时期_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一部记录_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_、_、_并称为“四书”。3. (5分)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_,作者是_,现代_、_、_。4. (20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 课内阅读 (共1题;共21分)5. (21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 ,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 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遂至承天寺_相与步于中庭_适见焉_余告之故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三、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7分)6.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拏一小舟_雾凇沆砀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余尝谓看云宜夕阳_薄暮,独步城外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3)【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写景采用的是_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乙文采用了_的写法,字里行间很明显地读出了作者的行踪。(4)【甲】文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重点,景中含情,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意外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感伤,因为志趣相投又释然,情绪的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试分析【乙】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6分)1-1、2-1、3-1、4-1、4-2、4-3、4-4、二、 课内阅读 (共1题;共21分)5-1、5-2、5-3、5-4、5-5、三、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7分)6-1、6-2、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