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测试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294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测试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测试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测试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测试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5题;共23分)1. (8分)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拱:_,_,烘:_,_;陡:_,_,徒:_,_。2. (8分)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_它的尾巴_是垂着的,_于它很适合。_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_它的皮肤_很坚实,_满生着厚密的短毛,_还是十分敏感的。3. (4分)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_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_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_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却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_4. (1分)填空本文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顺序是_。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B . 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C . 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D . “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二、 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61分)6.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1)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 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B . “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C . 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D .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2)请简析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B . 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C . 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D . 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4)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_;_;_。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_;_。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苏州园林选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选段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它抓住苏州园林在建筑上_的特点来说明,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2)第段中哪些景物表现出了“画”的效果?请简要概括。(不少于三处) (3)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写古老的藤萝?有什么好处? (4)从这几段文字中你获得了哪些审美感悟?用简洁的文字写下来。 8. (8分)阅读看云识天气片段,回答小题。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1)下面词语中的“薄”,与选文中“一层薄云”中的“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薄板B . 淡薄C . 薄弱D . 薄暮(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所在的一项是( ) A .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B . 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C . 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D . 雨雪也就降临了(3)选文中写云层由“卷层云”到“高层云”再到“雨层云”,其变化的特点是( ) A . 越来越低,越来越薄B . 越来越高,越来越厚C . 越来越低,越来越厚D . 越来越高,越来越薄(4)对下面句中划线的“往往”一词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A . 强调一定要下雨或下雪。B . 意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C . 意在说明以往是一定会下雨或下雪的。D . 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下雨或下雪。9. (2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顺序是_。 (2)选文说明条理清晰,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选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4)在介绍赵州桥第一个特点时,“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的“在当时”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5)“玉质冰肌着碧纱,白玉黄冠展风华。仙子凌波出素鳞,清香溢满千万家。”这首诗描写了某种花卉的情态特点。请猜猜这种花卉的名称并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种花卉。(说明方法不少于两种)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5题;共23分)1-1、2-1、3-1、4-1、5-1、二、 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61分)6-1、6-2、6-3、6-4、7-1、7-2、7-3、7-4、8-1、8-2、8-3、8-4、9-1、9-2、9-3、9-4、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