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联合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280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联合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联合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联合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请赏析“锁清秋”中“锁”字的表达效果。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把一位深处皇宫,难觅知音的皇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B . “月如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气氛。C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D .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复杂而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之情。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朝天子咏喇叭表面是一首吟咏喇叭的词,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B . 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C . 南京大屠杀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D .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结合成为一种独立的样式。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3. (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沙湖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注】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_溪水西流_下临兰溪_是日剧饮而归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A .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 .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C .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D . 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中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4)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写,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两个“闲人”,本文写了两个“异人”,但两文所展露的作者的情感是一致的,请结合本文说说这种情感是什么。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4.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孝道王承磊王有德是个孝子,村里人都这么说。可王有德不觉得自己是个孝子,是因为他的老婆。王有德的媳妇彩凤不是个省油的灯,结婚三个月,就嚷嚷着让公爹自己一个人做饭吃。王有德用手捂了捂彩凤的嘴,使了个眼神。彩凤掰开他的手,眼一瞪,大着嗓门吼:“怎么!不让人说话了?”王有德那苦瓜似的脸上紧蹙的纹路蠕动了几下,声音压到小得不能再小并和着一种乞求和沙哑的语调说:“你能不能小点声!让外人听了笑话!再说,爹一个人,吃饭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吗!”“那还得我做呢!”彩凤瞥了眼王有德,“你不做饭不知道做饭的累,夏天那个热,冬天那个”“得、得、得。”王有德摆摆手,打断彩凤的话,“难道让爹做饭给你吃?你也太那个了吧。”“太哪个了?啊!你说呀!”彩凤也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王有德气得把脚一跺,摔门去了学校。他是个老师,此刻却深感自责。东屋里,爹独自盘腿坐在炕上,眼圈红红的,烟袋“滋滋”地胃着青烟。刚才的话,他都听到了,儿子腹背两面夹攻,难为他了。只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他想起了村前那处老屋。那晚,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王有德和爹的眼眶里一直闪烁着晶莹剔透的东西,像要溢出,却始终没有掉了。第二天。早饭。彩凤早早做了饭,给王有德盛了一碗菜。王有德问:“哪碗是爹的?一彩凤说:“他又不在这儿吃,没做他的。”“哪碗是我的?”王有德云淡风轻地问。“那碗肉多的就是你的。”彩凤朝桌上一指。王有德默默端起自己的那碗菜,随手拿了个馒头,转身朝门外走去。“哎!你去哪儿?”彩凤在后面吆喝他。“我不吃了,给爹送去!”王有德扔下这一句,头也不回。彩凤哼了一声:“不吃算了,饿死你个贱骨头。”中午。午饭。王有德回家看着桌上的饭,又问:“哪一碗是我的?”彩凤丢了句:“爱吃哪碗吃哪碗。”王有德端了一碗,拿了馒头,一声不吭往外走。彩凤大声喊:“有种自己煮吃。”王有德真没在家吃饭,他给爹送去,说是媳妇让端过去的。自己径直去了学校。晚上。晚饭。彩凤蒸的包子。王有德照例问了句,“哪碗是我的?”然后端了自己那碗,给爹送去。彩凤心想,可能他去和爹一起吃吧或是去外边吃了。于是,她偷偷跟在王有德后面。王有德进屋后,彩凤听见他说:“爹!媳妇包的包子,让我给您送来。”爹说:“那就一起在这儿吃吧。”“不了,不了,爹,我回去吃。”王有德说完就走了。彩凤还是跟在他后面,见他并没回家,而是去了学校,躺在办公室的躺椅上看书。那晚,王有德没有回家睡。躺在家里床上的彩凤心面上多多少少泛起一阵波纹。夜里,蛙鸣声一刻也没停。连续三天,王有德只是吃饭时回家给爹送饭,然后再回学校。第四天,有人告诉彩凤,王有德在上课时晕倒在讲台上,现在被送去了医院彩凤马上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病人身体虚弱,体力严重透支,需要休息。那一刻,彩凤怠然明白了什么。那天中午,彩凤包了饺子,一份送给了爹,一份送到了医院。王有德醒来时,看见媳妇端来的饺子,强撑着要起床。“要去哪?你得休息。”彩凤问。“我把我这份给爹送去。”王有德说这话时,彩凤的眼里有晶莹的泪,那是真正的泪。她说:“你快吃吧,我刚送过去。”王有德不信,坚持要起来。这时候,爹来了,他端着彩凤送去的饺子,送给儿子王有德出院时,彩凤亲自把公爹从老屋接回了家。那天,小院里恢复了爷俩曾经和睦的声音。媳妇彩凤双手端着第一碗饺子恭恭敬敬地送到爹的面前。(1)请从王有德的角度来补充完整小小说的情节,每处不得多于四个字。 被迫分家_累倒住院_(2)文中王有德对父亲的“孝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王有德那苦瓜似的脸上紧蹙的纹路蠕动了几下,声音压到小得不能再小并和着一种乞求和沙哑的语调说:“你能不能小点声!让外人听了笑话!再说,爹一个人,吃饭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吗!”请说说“王有德说这话时,彩凤的眼里有晶莹的泪,那是真正的泪”句中“真正的泪”的含义。(4)“躺在家里床上的彩凤心面上多多少少泛起一阵波纹。”请用彩凤的口吻,写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5.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五个秘诀余秋雨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减肥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已、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抬头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一流的书。读第一流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最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快乐所在。排序“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要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硏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便能获得成果。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已”,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看自己最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对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欣赏,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种缘分。脱敏读书要学会“脱敏”。就好像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会聊聊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警惕。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大家想想看,孔子、老子的著作,放到当时的时代、情境,参加海选,能选得上吗?不可能的事。(选自教育文摘2016年第7期)(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针对现代人读书不快乐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用小标题的形式用五个小版块,生动、通俗又条理清晰地论述了快乐读书的五个秘诀。B . 第段作者引用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的“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有力地论证了精读书的重要性C . 作者用孔子、老子的著作在当时的时代不流行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真正的好书不流行的观点。D . 全文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地阐明了读书的秘诀,让人印象深刻。(2)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 汉代大儒董仲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儒。B . 读书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不”原则:不要看流行的书籍,不要读能够完全读懂的书,更不要出于功利去读书。C . 南宋朱熹提岀的“循序渐进”读书方法,即“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D . 郑板桥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苫。(3)联系你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第段“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这句话的理解。 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6. (6分)阅读下面一篇同学习作,完成下列小题。 欣赏别人能提升自己克林顿希拉里多次讲过她在中学读书时的一件往事。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公园里散步。她发现一个老太太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那穿戴仿佛是在滴水成冰A的三九隆冬。她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B当时爸爸的表情有些严肃,一会儿沉默了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就是欣赏别人的本领。这说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热心和友善。”希拉里觉得爸爸太小题大做了,很不服气地问:“那你不觉得老太太穿得太多了吗?”“恰恰相反,我觉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赏。”爸爸说:C“她穿着羊绒大衣,围着毛皮围巾,也许是因为大病初愈D,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但你仔细看,她专注地看着树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安详、愉快。她是那么热爱鲜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我觉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动!难道你不认为她很美吗?”希拉里认真地观察了之后,觉得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 , 从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内心像心花怒放一样。爸爸领着希拉里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鲜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加美好了!”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随后,她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饼干,一边递给了希拉里一边夸赞地说:“这孩子真漂亮”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渴望得到欣赏,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优点和特点。当你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之日,就是你得到别人更多欣赏之时。”所以在我们生活中,遇到比自己好的,不去羡慕嫉妒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欣赏,要明确你欣赏的是什么。(1)文中划线的A,B,C,D四处的标点和成语的运用,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 A . 滴水成冰B . !C . :D . 大病初愈(2)下面对文章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句应改为“沉默了一会儿说”。B . 第句应改为“觉得似乎不像爸爸说的那样”。C . 第句应改为“她的内心像怒放的鲜花一样。”D . 第句应改为“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动”更恰当。(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不能独立成段,应和第段合并为一段,和往事的内容连在一起。B . 第句和第句的顺序可以对调,因为只有得到了别人的欣赏,才会去欣赏别人。C . 文章标题不够恰当应改为“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D . 文章的结尾段不够明白,应补写回答“要明确你欣赏的是什么”的内容,这样显得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7. (5分)厦门市某社区围墙上的普法宣传画引起热议。该宣传画用“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将他的行为归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对于网友的质疑,社区居委会回应称,不要吹毛求疵,宣传画有警示作用,“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没有误导”。请你给委员会写一封回信,发表你的观点,100字左右。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夜发清溪向三峡,_。(峨眉山月歌) (4)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 (6)复旦大学校训是在1915年校庆十周年时确立的,_,_。告诉同学们,不仅要做一个甘于寂寞的学问家,更要成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怀疑的思想者。(论语子张)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作文:题目: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1-2、2-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3-1、3-2、3-3、3-4、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4-1、4-2、4-3、4-4、5-1、5-2、5-3、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6-1、6-2、6-3、7-1、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1、8-2、8-3、8-4、8-5、8-6、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