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173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 真是心旷神怡!B .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C .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D . 今天的班会课上,小明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让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了。2.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留守儿童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与家人的团聚。B . 一旦人群密集区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C . 本来是出于好意,但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D . 深圳市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1分)3. (11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_,病树前头万木春。(2)欲渡黄河冰塞川,_。(3)_,终岁常端正。(4)最是一年春好处,_。(5)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7)而或_,皓月千里,_,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8)_,_,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n f_了诺贝尔奖。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ku tu_,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这是八干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ng x lin shng_的一刹那。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 yang dn cu_的话来。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 , 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 , 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13分)(2015湖南娄底)文言文阅读,回答1-5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影布石上 B . 无丝竹之乱耳C . 盖竹柏影也D . 余因得遍观群书(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隶而从者(随从)B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酒)C . 乃记之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D . 以其境过清(因为)(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B . 选文第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C . 选文第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D . 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5)选文第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7. (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 与儿女讲/论文义C . 即公大兄无/奕女D . 公/大笑/乐(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公欣然曰 其子曰B . 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C . 兄子胡儿 对子骂父D . 与儿女讲论文义 君与家君期日中(3)选出对这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段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人物、时间、事件等要素。B . 本文通过寒雪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C . 本文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个神情镇定、临危不乱的人。D . 谢太傅对这两个答案不做评价,只是“大笑”,耐人寻味。(4)翻译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姥姥的端午王瀛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脚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 , 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第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2)第节和第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的第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9. (20分)阅读母亲和树,完成小题。母亲和树张亚凌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我攀扯的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人,就要学得像树一样皮实”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以至于在母亲已经走了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复绿复枯萎。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母亲离去了,纵然心里装满悲伤,我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选自时光深处的柔软,有删改)(1)本文写到了哪些树?它们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2)请根据句后括号内的提示,分析其表达效果。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分析第、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说出第段中划线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根据要求作文。轻倚时光的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断,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11. (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凉起来,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途中,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我后来了解他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资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节选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选文中说他有“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请写出他的姓名,并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他的品质。真实姓名:_;品质:_。(2)选文中说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谈谈这些中国青年为什么投奔红军。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1分)3-1、3-2、3-3、3-4、3-5、3-6、3-7、3-8、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1、6-2、6-3、6-4、6-5、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1、8-2、8-3、8-4、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