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002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联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联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联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戏剧四世同堂龙须沟。B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诗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处,体现其政治主张和抱负,其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 .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D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古诗文填空(1)马上相逢无纸笔,_。(2)_,衣冠简朴古风存。(3)念天地之悠悠,_。(4)不畏浮云遮望眼,_。(5)_,何人不起故园情。(6)_,关山度若飞。(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句子是:_,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2011赤峰)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4. (10分)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5. (14分)(2015丹东)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注释】縠(h):绉纱一类的丝织品。(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吾谁与归 _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_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_(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6.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父亲的龙虾陆怀珍初夏,龙虾还未长丰满,下身松瘪,食之无肉,虾黄又特别的少,吃起来不带劲。仲夏的龙虾丰满黄多,确实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吃过油炸龙虾,虾皮光亮,虾肉有一种特有的油炸芳香,但虾黄却无法享受得到。我也吃过十三香龙虾,各种香味满口,喜欢吃的人,双手配合,一边剥一边吃,一盆独吞不厌。我还吃过蒜泥龙虾,味道鲜美,蒜香迷人,蘸着热气腾腾的卤水吃,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四川的辣子炒龙虾,我也吃过,尝一两个不敢再继续,辣气太烈,常常一边吃,一边张嘴哈气,还需茶水减辣救护。吃这些龙虾,我常有三种顾虑:一是整虾下锅,总有不干净之嫌;二是虾头内污秽未去,与虾黄连在一起,享受虾黄还得用手仔细分开;三是虾身脊上一根泥肠未抽,吃时需掐断尾巴,不能断肠,然后慢慢抽取泥肠,丢弃,方可剥皮享受虾肉的精美。父亲烧制的龙虾,让人全无这些顾虑,且味道独特,令人难忘。我们喜欢吃龙虾,仲夏至中秋时节,父亲就常常买龙虾,烧龙虾。父亲买龙虾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喜欢买个头大的,而父亲喜欢买个头中等,且外壳透亮的。他说,个头小的肉少,个头大的肉老,外壳深褐而且黑的,说明水质不好,煮出来的虾会有土腥味。父亲打理虾的方法也与人不同。他将虾放在盆中,坐于盆前,然后用手摘掉虾头,用剪子的尖头轻轻挑出虾黄,不让头内污秽与虾黄并出,将虾黄放在碗中,再用手掐断虾尾,不掐断泥肠,然后慢慢地抽出泥肠。这样,一只虾的初期打理工作就算完成了。一斤虾,这样打理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打理好后,将虾放入水中,用牙刷一个一个地刷净,然后用剪刀将虾脊剪开,虾的打理工作才算完成。做虾时,父亲从不用十三香,他说那样会改味。他用生姜、蒜泥、葱、晒干的红辣椒、酱油、醋、糖做佐料。烹饪时,将辣椒和生姜放入油锅中炸一小会儿,然后倒入龙虾炒,待龙虾皮红即可。再倒入少量的酱油,滴几滴醋,放一勺糖,加适量的盐,和水而煮。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水沸腾后,倒入虾黄,再用微火慢熬,让汁水浸透虾肉。汁水不可耗干,平虾面时放入葱,搅拌,煮一分钟,然后放入蒜泥,搅拌,出锅上盘,这样一盘精美的龙虾就上桌了。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我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我们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我们,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但父亲喜欢自己烹饪的龙虾,我们常用虾卤煮豆腐给他吃,他的饭量大增。父亲的龙虾干净、鲜美、芳香、味透、虾味十足、吃时省事,堪称一绝。凡来过我们家做客,吃过父亲烧制的龙虾的人,都觉得这是最好吃的龙虾。他们对父亲说:“陆爹,开一个龙虾餐馆,就叫陆爹龙虾,一定生意兴隆!”父亲总是连连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瞎做瞎做。吃着好就行。”又到龙虾上市的季节了,真想再尝尝父亲的龙虾,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1)本文标题是“父亲的龙虾”,但作者却在文章的开篇,用较多文字写自己在别处吃过的各种龙虾,意图是什么? (2)第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赏析第段中加波浪线的“他将虾放在盆中然后慢慢地抽出了泥肠”一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5)文章以“父亲的龙虾”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多能鄙事王开林在明代头号智者刘伯温名下,居然挂靠着一部常识大典多能鄙事,举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阴阳、占卜之法无不俱载,是当时家家必备的工具书。“多能鄙事”源自论语子罕。太宰好奇地问子贡:“你们的先生是圣人吧?为何这样多才多艺?”子贡告诉对方:“天意要玉成我们的先生为圣人,就赐予他一些非凡的能力。”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以为然,他的标准答案才叫靠谱:“我年轻时身份低下,所以会干不少粗活儿。”“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于小时候的底层历练,这种诚实非常可贵。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细活儿才干得成。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这说明,大智者的悟性也须接足地气才行。要了解魏晋名士的绝版风流,就不可不读世说新语。在“简傲”类中,描绘嵇康的笔墨尤其传神:嵇康在大树下与好友向秀打铁,贵公子钟会专程来拜访他,他却视而不见,良久不交一语。钟会遭到冷遇,不免感到尴尬,既然搭讪不成,只好溜之大吉。可钟会刚转身,嵇康就用冷冰冰的语气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很机智,口才一流,原版录音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弹琴时,“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固然超逸非凡,但他打铁时,傲睨左右,旁若无人,精气神十足。鼓炉甚乐,打铁亦欢,嵇康这是在做鄙事?简直是在干绝活儿,人格的魅力如火星般迸射。几年前,有位大学生听完讲座,递来纸笔,请我给他写上一句话,我略微沉吟,给他题写了八个字:“多能鄙事,不拘小节。”他对前四个字心存疑惑,请我讲解一下。我说:“鄙事就是那些粗活儿,并没有任何贬义,比如各种各样的庄稼活儿、修理活儿、木工活儿、家务活儿都算。一个人干些粗活儿,从中有所体悟,同样能够获得真知。”为了佐证我的观点,我还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年,我陪一位朋友去念楼拜访钟叔河先生,听他谈文论道的时间还不如听他侃当年拖板车和做木工活儿的时间多。他告诉我们,家里的书柜、书桌都是他亲手打造的。意犹未尽,钟先生还要我们用手触摸那些旧家具,“几多平整!几多硬扎!几多牢靠!”,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一直妥善保存着那套自制的精美绝伦的木工模具,视之为镇宅之宝。听我讲完故事,那位大学生恍然明白,多能鄙事并非不务正业,恰恰是对正业的侧方位滋润。(选自青年文摘)(1)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2)梳理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第段:引出“多能鄙事”第段:第段:第段:论述“多能鄙事”有利于培养人格的魅力第段:。(3)第段画线的句子中“略微沉吟”能否去掉?为什么?(4)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果采用引用论证,下面的名人名言可否作为论据?为什么?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8. (12分)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回答后面小题。“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 , 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文章第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2)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B .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C .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 .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3)仔细阅读文章第小节,回答下列问题:本小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划线句子中“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七、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6分)9. (6分)判断正误。 (1)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可利用海洋来发电。 (2)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堕落,逐渐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人。 (3)曹先生是一个平凡的教书人,有知识、讲道理、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共产主义,所以待人宽和民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10. (10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请写出与这首诗相关的人和事。 人物: ;事件: 。(2)“天已经亮了,我没有向国王道贺就跑回家来。因为虽然我建了一件奇功,可是说不定皇帝会对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慨,根据这个国家的法令,任何人不管他的名位怎样,如果在皇宫院内小便一律处死。”选段中的“我”是指。“我建了一件奇功”,“我”建的一件奇功是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生活中的美丽题目二: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块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1、2-2、2-3、2-4、2-5、2-6、2-7、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1、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4-1、4-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5-1、5-2、5-3、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6-1、6-2、6-3、6-4、6-5、7-1、7-2、7-3、7-4、8-1、8-2、8-3、七、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6分)9-1、9-2、9-3、10-1、10-2、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