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988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禁锢 冗(rng)杂 鄙薄(b) 瞬息万变B . 斟酌 骁(xio)勇 拮据(j) 重峦叠障C . 显赫 镂(lu)空 窈窕(tio) 大彻大悟D . 轮廓 殉(xn)职 蜥(x)蜴 风尘仆仆2.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B . 日本军国主义能不能复活,“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会不会被打破?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C .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D . 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按质地可分为18大类,主要有陶瓷、玉石、漆器、石刻砖雕等。3.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 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B . 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固执己见 , 只要言之成理,有何不可呢?C . 蠢蠢欲动的读者朋友,票随心动,投我所好,爱家总动员,参与就有奖,你心动了吗?D .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B .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C . 看了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D .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5.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1913年获若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B .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人物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C . 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D . 鲁迅的朝花夕拾;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值得一读。6. (2分)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思考了一些问题。A . B . C . D . 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7.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我的心在 shu g ln xn_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bin c_着我。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ng mi_的画面。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n b cn yun_。三、 默写 (共1题;共11分)8. (11分)在横线上书写诗文名句、对联和交际语句,关关睢鸠,_。(诗经关睢)子曰:“_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_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借明月对远隔千里的胞弟表达思念和祝愿的句子是_ , _。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核弹专家林俊德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我们可以引用李商隐无题中_ , _的来概括他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下联:_。暑假,王阳同学和爸爸、妈妈去长白山旅游。在大巴车上,王阳看见邻座的一位中年男子在吸烟,他对男子说了几句话后,男子立刻熄灭了香烟,并表示歉意。假如你是王阳,请把委婉劝阻男子的话写下来。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9. (20分)关于劣质一次性筷子的主题阅读 【事件概述】3月17日晚,演员黄渤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饭馆用餐遭遇劣质一次性筷子,并晒出对比照片。照片中,一双一次性筷子泡在发黄的水里,右边则是一杯清水的对比照。黄渤微博解释道,“饭店上了一次性筷子,外观包装均精美无挑,热水中涮了几下,刺鼻的味道马上出来了,低头一看,结果”黄渤还无奈调侃称,“这汤你敢喝吗?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是环保是保命啊!”【记者走访】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位市民随手拿起一双带有黑色斑点的筷子使用。记者告诉他,出现小黑斑说明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小黑斑里含有各种霉菌,具有极高的致癌风险时,这位市民很吃惊:“这么严重啊,还真不知道,以后坚决不用了。”从事瓷砖销售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吃外卖本身就是图个方便,如果自带餐具,洗洗刷刷很麻烦。”当记者问她,知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时,王女士说:“我周围很多人都用一次性筷子,不都没事吗?再说,这筷子都用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听说谁因为用一次性筷子得病,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另外,市民孙小姐告诉记者,她发现有些小餐馆根本就没有消毒设备,而有些餐馆即使有也不用。有一次,服务员给她拿的筷子都是湿的,还一直说是消过毒的。一次性筷子虽然不卫生,但至少没入过别人的口,不会传上什么病,循环使用的筷子如果消毒工作没做好,岂不是更脏吗?与其这样,她宁愿选择一次性筷子,至少只有自己用过。【专家观点】天津科技大学木材科学系主任马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小作坊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中,为美观而采用工业硫磺熏蒸,筷子在使用时遇热会释放出二氧化硫,所以劣质筷子在热水中涮一涮,就会泡出一碗“黄汤”。马主任还说,在一次性筷子生产中,需要对木质或者竹质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部分小作坊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使用工业硫磺来替代价钱较高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长期使用这种被硫磺熏蒸的劣质一次性筷子,可能导致中毒。刺激物对口腔、食道、消化道造成腐蚀,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王君聪科长介绍说,生产劣质筷子的作坊式工厂会找一些价格低廉的边角料来进行生产,并且经过去皮和切割后不会进行热力消毒,之后也不会进入无菌车间进行操作,一些条件差一点的企业甚至将半成品的烘干放到了室外,只是简单地晾晒,到该进行材料分拣的时候,这些企业会将那些残次品用硫磺进行熏蒸或双氧水浸泡,把那些有污物、色泽不好、发霉的半成品漂白成卖相好的筷子;之后加工成型和包装成品也都是在普通的车间进行,细菌很有可能乘虚而入。(1)阅读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2)针对黄渤在微博中提到的“饭店上了一次性筷子,外观包装均精美无挑,热水中涮了几下,刺鼻的味道马上出来了,并且涮过筷子的清水变成了黄汤”这一问题,专家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3)从材料看,一次性筷子存在如此多的问题,那为什么还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使用? (4)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简述对材料中黄渤提出“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是环保是保命啊”这一观点的看法及理由。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10. (3分)阅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解释词语 。长精神:_(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了作者被贬之地,以及遭贬的时间。B . 颔联用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二十三年人事全非的感慨。C .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尽显惆怅沉郁之情。D . 尾联点明酬答题意,表现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11.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钳口:闭口不言。可:岂,哪。福祚(zu):福禄,福分。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若主纳忠谏_寻亦诛死_无为后所嗤_以匹夫比之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此亦帝王深耻也。(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12. (9分)现代文阅读 , 回答1-3题。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1)第至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_论证了什么观点?_(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完满的人生”?(3)“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B . 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C . 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D . 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13. (40分)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1-5题。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西已被识货的大儿子陆续淘走,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剩下这尊菩萨。铜菩萨是伍家的祖传之物,也是父母留给伍铜匠的唯一念想。大儿子竟然连传家之宝都不放过,伍铜匠岂有不恼之理!不料没过几天,二儿子也赶回家来。说是公司要提拔一些管理人员,不少人都在找关系钻门道。自己当了十几年业务员,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算是完了。幸好头儿爱好收藏,咱就来个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萨送给他。“什么?用菩萨换帽子?亏你想得出!”二儿子话还没说完,伍铜匠又一次翻了脸。老伴见了伍铜匠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认死理,这些东西将来还都是他们的,你犯得着这么顶真?”伍铜匠说:“我就看不惯他们这德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让人家看我的笑话。”菩萨风波过去没几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铜匠天天心里发紧,有时还盯着电视掉眼泪。一日,伍铜匠的两个儿子同时回了家,说四川遭了大灾,党中央号召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是不是把那个菩萨转让出去,让它更好地普渡众生。伍铜匠正苦于想不出办法援助灾区,儿子的话让他心里一动,踌蹰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儿子松了口。暑假期间,在县城上初中的孙子回家看望爷爷妈妈。饭桌上,孙子很惊奇地告诉爷爷,他的同学家里顾忌有个和咱家一模一样的铜菩萨,而且那个同学的爸爸还是爸爸的领导。伍铜匠闻言愣住了,联想到大儿子的新车,二儿子的晋升,立刻明白了一切。伍铜匠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 (选自雨花,有删改)【注】入赘: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1)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来到盘龙乡 _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_ _创造多个盘龙记录(2)下面对文中“铜菩萨”这一物件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B . 补充交代了伍铜匠的身世背景C . 说明伍铜匠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D . 折射出文中主要人物品行的高下。(3)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来到盘龙乡 _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_ _创造多个盘龙记录(4)说说你对第段中“盘龙铜贵”的理解。(5)下面对文中“铜菩萨”这一物件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B . 补充交代了伍铜匠的身世背景C . 说明伍铜匠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D . 折射出文中主要人物品行的高下。(6)简要分析第段的深层意蕴。(7)说说你对第段中“盘龙铜贵”的理解。(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本文第(18)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9)简要分析第段的深层意蕴。(1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本文第(18)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7-1、三、 默写 (共1题;共11分)8-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9-1、9-2、9-3、9-4、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10-1、10-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11-1、11-2、11-3、11-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12-1、12-2、12-3、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3-10、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