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928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B .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C . 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D .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春,带来了芬芳艳丽的花朵,带来了pn勃A的草木,带来了对未来的一份憧憬;夏,带来了缤纷绚丽的骄阳,带来了挺bB的树木,带来了奋斗的脚印;秋,带来了C的落叶,带来了温柔的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讯;冬,带来了D的雪花,带来了素雅的天地,带来了睿智的沉思。(1)给划线字注音。_憧憬绚丽(2)根据拼音写汉字。pnb_勃挺_(3)从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A,B,C,D处。如金 苍翠 洁白 新绿A处_;B处_;C处_;D处_。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3. (1分)名句积累。 (1)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阐明了人生普遍道理的句子是:_,_。 (4)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表达其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两句是:_,_。 (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 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3分)4. (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听蜀僧睿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 , 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 ,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睿,蜀僧名,擅长弹琴。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5.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散丝:雨丝。(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 .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 .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 .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 .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 (2分)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回目列举)西游记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水浒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人物:_(填孙悟空或鲁智深)认识:_(2)品艺术。 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更具艺术效果。请赏析围城或者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我选作品_,_。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 (20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帽子(波兰)格罗津斯卡(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B)演出开始了。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预高帽子?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九排的女士:好吧!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众人:(C)谁在捣乱?什么也听不见!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安静!请你出去!十排的先生:可是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4)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8. (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材料二: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调查项目统计数据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很有必要没有瞎耽误工夫无所谓讨论10%16%71%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开设了未开设不清楚33%33%34%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是否不清楚3%7%18%材料三: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水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婴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材料三第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B . “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C . 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D . 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 (3)请写出材料三的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2)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 (5分)在你十五岁生日之际,当你面对父母为你做的一桌饭菜和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中国大百科全书时,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_。 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一个人巨大的潜能。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以“习惯的力量”为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1、2-2、2-3、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3-1、3-2、3-3、3-4、3-5、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3分)4-1、4-2、5-1、5-2、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1、6-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1、7-2、7-3、7-4、8-1、8-2、8-3、8-4、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1、9-2、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1、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