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77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吞噬(s) 稠密(chu) 怏怏不乐(yng)B . 毋宁(w) 闲暇(xi) 海市蜃楼(shn)C . 告罄(qng) 溯流(s) 毛骨悚然(sng)D . 俯瞰(kn) 木柿(fi) 屏息凝神(bng)2. (2分)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B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C . 三峡作者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著作。D . 新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通讯类新闻。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B . 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 .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1分)4. (11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答题。材料一: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开学正式进入学校课堂,开展大规模新课程实验。北京市通州、大兴全区以度海淀、丰台部分学校将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记者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与编著工作的这套教材共有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支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这样的编排体例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清晰地把握经典,也更能适应高中课堂实际教学的需要。材料二:日前,北京市教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在线作文批阅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引用古诗词的作文比例约占总作文教的3.8%引用诗文的作文平均分比未引用诗文的平均高出7.3%。学生作文有71.3%引用的是国内参考资料28.7%引用了国外资料(中文翻译)。从时代来看,引用现代作品率为68.7%,其次是引用古代作品率为19.2%,而近代作品引用率最低,仅为13%。材料三 学生作文中引用材料数据统计表(1)将材料一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2)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提炼概括三条主要信息 (3)材料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三、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5. (1分)语言运用。从下列五个词中任选3个写一段50个字左右的文字。执拗 深邃 憔悴 消逝 迷惘。6. (1分)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不过,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收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 填空。 (1)予独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 (2)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古诗文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技巧进行景物描写,从而创造出神奇的画面,营造多样的意境,表现丰富的情感。柳宗元在小石潭记用“_,往来翕忽”两句尽显游鱼自由而轻灵游动的姿态。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_,江春入旧年”两句以明暗交替的艺术描写刻画出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色。王维使至塞上中“_,长河落日圆”两句运用了_表达方式,以雄浑的气势描绘出了边塞独有的壮美;而范仲淹渔家傲中的“_,_”选取了相似的景物,却写尽了边塞的悲凉。 (6)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_,载不动许多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李煜用这一句则写出了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 (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首先,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赵。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1)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作者主要是采用什么手法塑造朱德这一人物形象的。 (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创作的?请结合作品内容说一说 六、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5分)9. (5分)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谈到,“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而新颖。”请结合自己读过的名著,具体谈谈你 “独特而新颖”的阅读体验。(100字左右) 10. (10分)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据台湾媒体报道 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诗歌赏析宿石邑山中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八、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12. (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 ,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不胜惊错_鼠何名老虫_(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用自己的话回答)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3. (8分)阅读民以“食”为天,回答下面小题。民以“食”为天俞水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莱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莱、川莱、鲁莱、淮扬莱、浙菜、闽莱、湘莱、徽莱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莱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莱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莱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成的习惯。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莱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最佳味道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 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1)下面对本问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B . 中国饮食内容单一,蔬菜和水果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是成不变的。C . 与西方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菜生而鲜,食分而餐”,而不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D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仅仅是满足于吃饱、吃好,对“吃什么”和“怎么吃”并不讲究。(2)下面说法与原问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B . 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的。C .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D . 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B . 第自然段采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中国人不喜欢把含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起的饮食习俗。C . 第自然段“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划线词“相对的”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的意思。D .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14. (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把手张承志那一年在玉树的巴塘马场,我骑着一匹河曲走马,在暮色苍茫之际赶路。刚刚十九岁的我,骑着那匹“嘎石德乐”(褐色黑鬃嘴微白),渐渐有一丝不安。我绷紧的神经一直在对付它,而我愈来愈觉出来:我驾驭不了它。那匹马很凶。显然吃饱了豌豆和豆饼的它盘算着怎么挣脱我。我只能死命拉紧嚼子,但勒得马头高仰,马的脾气更被惹起来了。不得已时我看准地势,在上坡时踩稳夹紧,几次松开缰绳。一霎间马如炮弹,只感到它从胯下蹿出,猛地身下抽空,只剩两脚与马连着。我死命夹着马腹,踩住脚蹬,风呼呼地灌进耳朵。即便冲向坡上,蹄音仍然密如鼓点,转瞬到了山顶我倒抽凉气,决死地使劲勒紧马缰,逼它小步走着下山。马头几乎被我扯得转到怀里,若没有嚼铁,我猜它会回头咬我。就这么,它圆睁着眼,神情恐怖,我唯有勒紧缰绳,几乎喘不过气(A)就在人马角力之间,暮色沉降山峦背后,四野陡然暗了。马头忽左忽右地挣扎,我着意控缰骑稳,绕过高寒草滩密布的草疙瘩,两膝被潮湿的蒿草唰唰擦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刚才是朝着那个山凹,后来朝左,又绕向右,回家的方向是迷路以后,马似乎比人更显得急躁。它挣扭着我手里的牛毛缰绳,甩着两个穿着锃亮蹄铁的前脚,狠狠地跺着草地。(B)“噗噗”的两声溅在肩头:好像,要下雨了!我的心一下乱了。一迟疑,手松了,嘎石德乐猛地把头一低,疯狂地挖开铁蹄蹿了出去,若不是鞍子备得牢,我连在鞍子上,它会把我和鞍子都甩在屁股后面我忙扯缰,已不可能,马劫掠着我,向着空旷草滩嗖嗖驰骋,呼呼的风灌进耳朵。我想歇息一下,索性放开了它。心里这么一想,力气就抽掉了,我无奈也偷空地放松了姿势,一口气冲过了平川。马跑累了,松开了死咬住的嚼铁,步子也缓和下来。我重新勒缰,昏茫的视野里,隔着一片草疙瘩,前面是一道石头砬子裸露的山梁那个山梁,我有印象,就在我们帐篷的西边。我长长嘘了一口气,换个姿势歪坐鞍上。走了两步,突然发现,马打了个响鼻仰起头来,它的前腿,正陷进草地。蹬着脚蹬的靴子下面,就是黑油油翻起的泥巴。陷入沼泽,不是别人而是我,正在一丝丝地下陷。丑恶的污泥正挣破草皮,凶险地翻动着从马的膝盖一分分露出头来,我攥着缰绳的手硬了。恐怖像一个魔鬼抱住了我。我想喊叫,但知道没谁会听。我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我好像从嗓子眼里鸣呜哭了一声,又不觉止住了。只有胯下的狂傲的河曲走马,它呼呼喘着粗气,挣一下,腿拔出来,又停一下,再陷下一点。我只有竭尽全力,勒住缰绳,嘎石德乐也借着我的拉扯,愤怒地高昂马头,一次次地奋力跃起。它猛地挣扎一跳,两条前腿一霎跃出了泥巴露出来,但落下时又噗通一声踏回原地,陷得比刚才更深!时光一刻刻地流逝,我不知是已经绝望还是一念侥幸,脑子已经不会思索,我唯有死命地抓紧缰绳,扯高马头,好像我只有通过缰绳,为身下的马助一臂之力。(C)又是一阵噗噗的雨点落下,天色更加阴沉,四野已昏黑难辨。又陷下去一层,我的靴子连同马镫,咕的一声没入了泥浆!马绝望了,它罕见地嘶了一声,在淹到腹部的泥里猛地转了一个身。我们的眼前,对准了一个草疙瘩。我突然,不,是马突然意识到这个草疙瘩应该是干燥的。不知是什么使我重重地一扯马缰,仿佛在腔子里喊了声什么。就在那一刹,马踢起前腿,猛地一跃,两条前腿同时落在了那草疙瘩上。攀住了!那一瞬仿佛立刻就要再滑回泥里,但那个草疙瘩是神异的,它不仅没垮塌而且意外的结实。就在马的两腿扒住草丛尚未滑落的一刻,我死命一抖缰绳一磕马腹胯下的河曲走马,我生命的私人密友,前腿抓住草丛,身躯弓着,又是一跃!我们跳出了沼泽,站在了硬硬的草地上。留意踏着一个个的草疙瘩,我学会了辨别干燥草原和湿地,也学会了寻找生存的路径。当借助一个个隆起草滩的疙瘩草丛,登上了那道石砬子的山梁以后,我不禁回头,想寻找刚才救了我们人马两命的,那个草丛。但一望迷蒙,什么也看不见了。回到巴塘马场的帐篷,接过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我看见自己刚才拉着缰绳的左手,三条指缝都鲜血淋漓。滚烫的奶茶,一口口熨烙般流过肠胃。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对帐篷里的人讲起刚才的险境。按我的毛病本该吹嘘一番的。但那一夜若有所思,我没有开口。不知是因为那恐怖太丑恶,还是因为那草疙瘩太坚实,包括离开玉树以后,我一直不愿提起它。后来偶然一次,我和一个藏民聊起了这件事。他笑着说,这是每一个吐蕃男人都经历过的事。不仅在巴塘,哪怕你跑到松潘,一直跑到阿里,尤其在若尔盖大草地,绿油油的草地下面,到处都有暗藏的泥潭。“若是跳不出来呢,人就会陷进去死掉么?”我问。“被沼泽吃掉的可怜人有哟,要是他抓不住佛伸给他的手。”豹皮帽下,安多汉子睁着清澈的眼睛,直视着我。我庆幸沼泽没有让我成为一个可怜人,嘎石德乐攀住了草疙瘩。不,应该是有一只手向我伸来,然后我终于抓住了它。就像那天巴塘的独骑,今天我依然胯下骏马,继续着一世一度的长旅。我再也不会松开这是最简单的、也是终极的把手,它是知识在终点之上、也是人在限界上的抓揽。(选自山花2018年第5期,有删改)(1)从全文看,“我”与“嘎石德乐”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互助关系_(2)文中画线部分怎样表现“我”的恐惧情绪?试作赏析。 (3)结合语境,分析文中ABC三处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A)就在人马角力之间,暮色沉降山峦背后,四野陡然暗了。(B)“噗噗”的两声溅在肩头:好像,要下雨了!(C)又是一阵噗噗的雨点落下,天色更加阴沉,四野已昏黑难辨。(4)面对生存困境,“我”和“嘎石德乐”向死而生,请结合文本和阅读经验,探究文中“把手”的含义。 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大海中有航海标灯,它照亮了多少游船,让漂泊的人安全地回到温暖的港湾;马路边有路灯,它照亮了多少行人,让孤独的夜归人回到温馨的家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也有一盏灯,正是这一盏灯,照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以“心里也有一盏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1分)4-1、4-2、4-3、三、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5-1、6-1、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7-4、7-5、7-6、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1、8-2、8-3、六、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5分)9-1、10-1、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1、11-2、八、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12-1、12-2、12-3、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3-1、13-2、13-3、14-1、14-2、14-3、14-4、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