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未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30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未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未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未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未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 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B . 读名著的好处数之不尽,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豁然贯通。C . 领导总是告诚他不要自由散漫,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他总不以为然。D . 她对人对事有点吹毛求疵 , 所以常常不被朋友所理解,她也因此常常感到孤独。2. (2分)选出下列选项中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A .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B . 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C . 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D . 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3.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盂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_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而以书赴告同学者_颐既觉_(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4. (1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錕,錕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子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搖而上老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C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岛,其/名为鹏D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对四个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项是( ) A .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是鹏。B .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C .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的时候是在六月。D .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3)对大鹏这一形象特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硕大无比B . 力大无穷C . 志存高远D . 追求极致(4)对于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愤怒飞翔,一跃而起。“怒而飞”三字,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极为愤怒时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B .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明庄子想象力丰富。C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 .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 (5分)古诗文默写。 (1)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日暮乡关何处是?_。(崔颢黄鹤楼) (3)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烟笼寒水月笼沙,_。(杜牧泊秦淮) (5)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前景广阔,鹏程万里,正如庄子北冥有鱼中所说“_”。 (7)李白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奋发进取、高昂情绪、一往无前的诗句是_,_。 四、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6. (1分)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nsng女红愠怒深_惺_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记忆不太不好,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注意温馨提示,不超过50字。 (性状)本品为薄荷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规格)5mg/片;(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服用。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朱光潜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节选自朱光潜谈美)(1)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2)第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4)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B .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C .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D . 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掌声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上”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老师,你看黑板上”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我面带笑容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 , 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 (3)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事后,这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阅读从名著中节选的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一连三天,司令官接连着提审他。可他总是一个字也不说,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勇敢、这么坚强,或许是书里的那些英雄对他的影响吧,他要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当匪兵押解他走过黑暗的通道时,有一个护兵问道:“少尉大人,干吗还把他带回去?从背后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当时,他却又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掉,这多可怕!死了,就再也活不成啦!他辗转反侧,整夜睡不着。(1)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 (2)“他”因为什么被关押审问?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3-1、3-2、3-3、3-4、4-1、4-2、4-3、4-4、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1、5-2、5-3、5-4、5-5、5-6、5-7、四、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6-1、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1、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