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22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眩晕(xun) 骤然(zhu) 蜷卧(jun) 晶莹连绵(yng)B . 蠕动(r) 皱褶(zh) 腈纶(qng) 大煞风景(sh)C . 演绎(y) 棱角(lng) 熠熠(y) 接踵而至(zhng)D . 黧黑(l) 虔诚(qin) 酝酿(yn ning) 气喘吁吁(chun)2. (2分)下列各项中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辫子 辩论 惶恐 张皇失措B . 元宵 云霄 蠕动 妇儒皆知C . 狂澜 斑斓 默契 锲而不舍D . 船桨 浆液 屏障 重峦叠嶂3. (2分)下列句子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渊博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B . 这批学生训练有素,老师一声令下,所有的小动作都戛然而止。C . “心连心”艺术团下基层慰问演出,所到之处十室九空。D . 芦山地震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救灾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4. (2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个成语,叫做不识丁,_。_,_。_,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简单不过了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南宁地铁二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使市民出行更方便。B . 参加哈佛学子交流会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否认,这次交流是愉悦的、有启发的、有收获的。C . 是否养成及时整理错题、归纳总结答题方法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保障。D . 寻梦环游记这部影片不仅感动了大大小小的观众,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6. (2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的态度,文天祥正气歌浩然正气 , 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7. (9分)古诗默写。 (1)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2)荡胸生层云,_。(杜甫望岳)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_,_。(4)写出古诗词中能够表现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44分)8.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阮籍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_ , _ , _ , _。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籍能属文,初不留思。籍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米,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尊,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 , 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注】圭壁:古代祭祀、朝会周玉器。裈:裤子(1)关联释义墨一种非常有效的积累文言实词的方法。请用此法完成下表。 序号示例联想文本释义或闭户视书月色入户_或登临山水或王命急宣_尤好庄老好读书_时人多谓之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陈康肃公善射_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尝射于家圃_(2)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而喜怒不形于色A . 躬耕于南阳B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C . 生于忧患D . 何有于我哉(3)依照文意,选文第段空缺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籍由是不与世事【乙】天下多故【丙】名士少有全者【丁】遂酣饮为常A . 甲乙丙丁B . 甲丙乙丁C . 丁乙甲丙D . 乙丙甲丁(4)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风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9. (8分)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实词。山门圮于河 圮_湮于沙上 湮_(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_沿河求之 , 不亦颠乎? 之_(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0. (1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1936年11月19日,萧红在给萧军的信里写:“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它是那么自由。”那个时候,萧红身在日本,正试图用出走来逃离与萧军的情感困局,同时也想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漂泊了那么久,她将写作奉为宗教,在导师鲁迅的提携下自由地创作,终于可以停下来感叹一句:“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仅仅是在笼子里的平安,她也是又爱又怕的。写信的一个月前,鲁迅逝世了,震惊和悲恸过后,萧红好像隐隐找到了一种悲痛化出来的力量,这是她微小的坚强。事实上,这平安确实是短暂的,不久后,萧红就不得不提前回国,踏上了更加颠沛流离的悲剧之路。如今去回望萧红对“黄金时代”的感叹,实在是饱含凄凉的。文学与人生,是萧红的两条交叉线。这两重世界曾经合二为一,但最终渐行渐远、无法弥合:她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而在人生际遇上则颠沛流离,终于“跌入奴隶的死所”。在她身后,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着女性和穷人双重视角的女作家,萧红是游离于主流文学而被长期忽略的。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与不同男人之间漂泊的感情经历为人长久窥视。漂泊将近百年过后,萧红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除了她小说般戏剧性的爱情,还不可忽视她深处的大时代背景。动荡的时代,匮乏的物质反而造就了那个时代精神的亢奋和对信仰的执着,也造就了一个群体性文学上的 “黄金时代”,而萧红作为其中一个女性个体,她追求的是不同寻常的道路。萧红的一生都在漂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如果从她1933年逃婚出走故乡呼兰算起,到她1942年客死香港为止,短短几年间,她的轨迹遍布各地,从北国到粤港,从西北到日本。她原本可以停下来,但她依然选择了漂泊。我们辗转走访这些站点,不禁感佩萧红在短短几年的颠沛流离中的高产,她留下1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这在和平年代尚且不易,何况是战乱年代了。萧红出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死于抗战烽火中的1942年,正值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去观察萧红,她在当时的女性群体,甚至是女作家群体中也是触目的。作为女性,萧红自己也说:“这是一个盛产娜拉的时代。”在“五四”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也因此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由风格。如果说一开始的娜拉式的逃婚离家还是被动的,后来离开萧军、选择端木蕻良并与之南下香港,更是在爱情和民族双重危机下的主动选择。她的漂泊似乎也从被动的行为转为一种主动的习惯。尤其在当时主流文化阵营纷纷奔赴延安的时代洪流中,萧红公开提出“作家不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人类的”,她选择了自由写作,家国想象中的“左翼女作家”标签因此对她并不适宜。萧红研究开创者、汉学家葛浩文评价:“萧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充满爱国热情的浪漫的战争图景,而是它对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人们身上产生的孤独的、极端的个人化的影响。从此萧红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学视野之外。”萧红曾对好友聂绀弩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要掉下来。”现实中,她的确为这份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再选择,在兵荒马乱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今仍备受争议,这怎么是黄金时代呢?许鞍华在电影黄金时代里借萧红之口回答:“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这样来看,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萧红和萧军虽然都被列为左翼作家,但实际上至少萧红没有那种明显的红色热情,且对政治十分冷漠。后来舒群曾劝她去延安,被她拒绝了,唯一的理由是她害怕再过斗争的生活,她需要安慰,需要家庭,需要温暖,她不知道往哪一个方向找,最后她找到了端木蕻良。她一旦告别了斗争,就告别了那个时代,因此她的黄金时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摘自李菁萧红:逃不出的命运)“百度百科”相关注释: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 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在日本的萧红因为摆脱了和萧军之间的感情纠葛得以平静地投入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所以她深感这是她的黄金时代。B . 鲁迅的逝世让萧红很悲伤,但也带给她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她选择离开日本回国,再次踏上漂泊流离的道路。C . 萧红在生活和创作上的际遇有过交集但又不同,她在创作上找到了个人价值和精神自由,迎来巨大的丰收,但在生活中饱受磨难,付出了巨大代价。D . 萧红的漂泊是自身的主动选择,她一直以自己的意志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获得精神的自由是她选择这种人生道路的思想根源。(2)文章两处划线句中的所说的萧红的“黄金时代”表现在哪里? (3)题目中的“漂泊”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章第一段萧红说:“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它是那么自由。”接下来,第二段又说:“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这两者之间有矛盾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乙】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校七年级开展了“爱名著,爱阅读”活动,邀你一起参加。 (1)活动一:荐名著 为将以下几部名著推荐给更多的同学,请为它们选择合适的推荐语。 基地 海底两万里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A.虚幻绮丽的魔法国度,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_B.高级智能的太空漫游,奇伟瑰丽的未来图景。_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_(2)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虎纽 尼德兰 斯内普示例:猪八戒好吃懒做,垂涎美色,常提出散伙回家;还经常搬弄是非,占小便宜;但憨厚朴实,还不失忠勇,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他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3)活动三:谈题目 题目,是名著之眼。老舍先生为什么以“骆驼祥子”作为全书的题目呢?请你结合小说内容来分析。 (小贴士):题目通常的作用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与环境;交代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点明线索;设置悬念;表明作者情感;揭示(或暗示)主旨。六、 综合题 (共1题;共8分)13. (8分)阳光中学语文社团准备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 示例:读书分享会。(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3)语文社团主席委托你为这项活动撰写一条标语。 七、 写作题 (共1题;共30分)14. (30分)阅读三毛的诗歌远方中的片段,按要求作文。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到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7-1、7-2、7-3、7-4、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44分)8-1、8-2、8-3、8-4、8-5、9-1、9-2、9-3、9-4、9-5、10-1、10-2、10-3、10-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1、11-2、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12-1、12-2、12-3、六、 综合题 (共1题;共8分)13-1、13-2、13-3、七、 写作题 (共1题;共30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